“坚守在一线”系列报道④丨“感”勇当先 筑牢患者生命守护线——记铁医感染性疾病科团队
清廉医院•清风廉语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
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编者按】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已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作为专门负责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科室,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护在一线冲锋,与病毒斗争,护佑患者生命。本期我们就来听听感染性疾病科的“疫”线故事。
01
既防又治彰显担当
感染性疾病科既是新冠疫情防控一线,也是新冠病人救治一线。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从“防”转为“治”,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剧增,医院成为了抗击病毒的正面战场。
作为2020年以来就承担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重任的感染性疾病科,这次也毫不意外冲在最前线。柳铁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郁国强介绍,仅去年12月18日至25日那几天,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的发热病人就有3000多人。科室工作量也因此增加了两三倍,科室病床由原来50个,加到了60个,病人都住满。这对于感染性疾病科的医护人员无疑是更大的挑战,不仅是来自新冠病毒本身,更是在精神和意志力上的挑战。
2020年以来,科室曾先后派出多人参与支援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疫情防控优化举措实施后的第一波疫情高峰,之前积累的新冠感染患者救治经验发挥了巨大作用。科室团队第一时间梳理职责及工作流程,新老搭配排班,筑牢医院防控线。
02
日夜坚守共克时艰
白衣在身,使命在肩。感染高峰期,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也接连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且因接诊的患者更多是危重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救治难度迅速提升,科室进入了艰难时刻。
“每一个人都需要休息,但对于同事们来说,‘休息”二字,‘太奢侈了’。”郁国强表示,科室原有38名医护人员,在感染高峰期,每天只有四五名医生和五六名护士,大家忙得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不停转,时常顾不上吃饭,实在太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下。为了救治病人,感染了的医护人员都是症状稍微缓解后,就主动返回岗位,继续投入战斗。而且,不光要救治本科室病人,科室专家还要协助其他科室对收治的病人进行会诊,大家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正是凭借着每个医护超出常规的付出与奉献,发热门诊的运转平稳有序,住院患者的救治也在持续进行中。他们一次次勇敢的“无悔坚守”,一个个温暖的背影,就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点燃了患者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力量,在逆境中透出希望和阳光。
03
联合会诊多病同治
去年12月16日,85岁的卓阿婆因持续高烧两天不退,被家人送到柳铁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经过检查,卓阿婆确诊为新冠阳性病人。”郁国强说,刚到医院时,老人血氧饱和度很低,肺部病变达50%,属重症病人。同时,她还患有哮喘、冠心病、房颤、心衰等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危重。科室团队立即给病人上了无创呼吸机,迅速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进行联合会诊,根据国家治疗方案,结合国外医生救治成功经验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和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去年12月26日,老人已康复出院。
科室收治的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多数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极易发展成为危重症病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他们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多学科会诊,既发挥科室在抗细菌及病毒感染治疗上的技术优势,强化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同时也重视对基础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帮助患者全面康复。
从去年12月8日到今年1月8日,仅从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出院的患者就有169人,其中新冠患者93人。
感染性疾病科团队秉承“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铁医精神,以精湛的诊疗水平和优质的服务,为柳州市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奉献力量。
—END—
图文|熊晨晨张自然石红星(南国今报)
编辑|张自然
科室核稿|郁国强
责任编辑|史雅男
审核发布|马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