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托起“双重症”!他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破纪录了,30个特护病人,我快卒了!”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立即引发无数人点赞和评论。
其实,这并不是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特护病人的最高记录,2022年12月中下旬,特护病人最高峰时曾达到38人,而这些患者,约有一半是“二合一”: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人,同时也是新冠重症患者。
与急诊科的人山人海相比,心外科略显平静。在这平静的背后,却是更为严酷的战斗,每分每秒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送到我们科室的新冠重症患者,基本以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许多人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因此,必须做好新冠与心脏两种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于风旭介绍,通常情况下,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收治主要由内科负责,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并不算太严重,但心外科却是个例外:“心脏大血管外科是由心胸外科分离出来的,所以心外科医生对肺部、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同样熟悉,再加上心脏疾病的患者危重症较多,早已习惯了监测血气、读CT片、使用呼吸机等。”
据了解,自2022年12月以来,心外科就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原本45张床位增加到50张,主要用于收治新冠重症患者。
“心外科原来主要是做心脏手术,如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等手术。眼下,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超过一大半,往往术后的心脏病人刚出院,马上就有重症患者转运进来。”于风旭介绍,许多老年新冠重症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片刻都不能耽误,必须立即投入抢救。
从2022年12月初至2023年1月15日,西南医大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不仅在不断收治新冠重症患者,也在一直坚守科室的“初心”——为心脏疾病患者实施手术。1月6日,心脏大血管外科TAVR团队完成了一例65岁返流合并狭窄同轴难的病例,在全面抗击疫情的同时,他们仍坚持着本专业危重患者的救治。
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全科室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
“工作量比过去最少翻了三倍以上,面对的又都是重症患者,从医疗上、从护理上,我们既要做好自我防护,以免出现医护人员集中‘倒下’,同时也要做好病房隔离工作,防止病人交叉感染,每一天上班都很辛苦,就跟打仗一样。”据心脏大血管外科护士长叶娟回忆,在疫情传播的高峰期,约有一半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大家都是在退烧后就立即投入工作。不仅如此,白班的下班时间也从过去的晚上6点过,变成了8-12点不等。
“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老年新冠重症患者,既要治疗新冠,同时还要治疗心脏疾病,才有机会转危为安。”于风旭说,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已有很多“双重症”患者陆续撤离了呼吸机、拔掉了氧气瓶插管,让更多老年危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便民小贴士
于风旭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留法访问学者
擅长心脏瓣膜病及冠心病外科治疗,参与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川南地区率先开展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及“杂交”手术治疗。省内较早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
文/江佩芸、陈猛
图/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王扬勇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春节健康饮食攻略
丨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下一篇:惊喜!今天的草莓,min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