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坚守(三)|重症医学科:勇挑“重”担,为生命而战
生死之间,重症医学科内人生的终极命题总在时刻上演。不分昼夜长亮的灯光,随时响起的监护报警,各种突发和高强度的救治工作室是重症医学科的紧张日常。奋战在新冠感染救治终线的重症人时刻警惕、日夜守护,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守护新冠感染重症患者平安。
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
勇于担当,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从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到如今
疫情
防控重心转为防重症、降低死亡率、保健康,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即ICU)团队作为生命守护神,始终保持治病救人的初心,勇于担当、冲锋在前!
勇于担当、冲锋在前
疫情下的重症医学科团队始终坚守岗位
科室对重症新冠感染患者-王阿姨的救治就是生动的体现。
王阿姨今年65岁,平素患有高血压病及慢性肾脏病史,因为感染新冠病毒1周后反复心慌胸闷1周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入院后病情迅速进展,很快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呼吸衰竭,CT检查提示双侧“大白肺”,王阿姨生命危在旦夕!时间就是生命,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迅速把王阿姨转到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危重症新冠肺炎、重度ARDS明确,紧急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抗凝、维护循环等治疗,之后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相关指南,给予抗病毒、俯卧位通气等治疗,患者病情改善不明显,仍严重氧合障碍,且感染指标居高不下!王阿姨仍然在死亡边缘徘徊!
ICU救治团队及时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同时医院院长谢胜第一时间来到病房,仔细为王阿姨行中西医诊察,与专家团队进行病例讨论,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的核心病机出发,围绕证候演变规律,结合当前气运特点、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进行基于中西医病机融通思维的辨证论治,为王阿姨制定详细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经过中西医协同救治,王阿姨病情有所改善,呼吸较前平稳,复查CT提示双肺渗出有所吸收,感染指标也明显下降,似乎看到胜利的曙光。屋漏偏逢连夜雨,王阿姨氧合再度变差,呼吸浅促,重症医学科救治团队综合各方资料,果断行肺血管CTA检查,证实为多发肺动脉栓塞!加大抗凝力度,加强气道管理,继续俯卧位通气等治疗,目前王阿姨病情在稳定好转中。
为新冠感染患者做气管镜、检查身体状况
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
全力以赴,勇挑生命“重”担
作为医疗救治的最后防线,重症医学科(即ICU)是医院里患者病情最危重、最复杂、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担负着整个医院病情最重的患者的抢救救治工作。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昼夜不停,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只为守卫生命的防线。
如今,由于带有基础病的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骤增,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所有床位包括扩增床位都全部住满,所有呼吸机都在使用,ICU工作量较平时翻几倍。
即便如此,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全体人员都没有退缩,全力以赴担负起重症人的责任、使命,凭借着熟练的重症专业核心救治技术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誓与死神拼搏到底,保重症,降死亡,竭力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科主任王荣辉坚定地说道。
为重症肺炎患者做紧急床旁气管镜治疗
为重症肺炎导致的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
科室护士长杨小凤,是一名中共党员,已在重症医学科岗位上工作20余年,“创新、仁爱、精益求精”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新冠感染的冲击导致危重患者增加,杨小凤每日穿上工作服,带上口罩、面屏后,便和护士们共同并肩奋战,在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人。
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除了必须的医疗救助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护士重要的工作内容。科室有一位年轻的女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好几天没有好转,情绪非常不稳定。了解到情况后,杨小凤找到机会就会安抚她说:“这些都是暂时的,您很坚强,配合得很好,您要对自己有信心,您的坚强打败了病毒!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暖暖的一席话,让患者热泪盈眶,紧紧地抓住护士长的手不放……
医护同心,共同守卫ICU重症患者生命
为新冠感染患者做心理疏导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团队时刻保持警惕,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用坚守初心的铮铮誓言,只为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回归幸福!
文章来源:东葛院区重症医学科、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终审:韦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