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直击“疫”线(一)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连日来,三明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克服高热、头痛等身体不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生命护佑生命,用责任诠释担当,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发热门诊
(周志鸿摄)
发热门诊作为抗疫之战的“哨点”,是狙击病毒的前沿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边是群众就医高
峰,日接诊量由原来的30余人次迅猛增至现在的700余人次;另一边是医务人员感染导致的减员。带“阳”返岗连轴转是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日常工
峰,日接诊量由原来的30余人次迅猛增至现在的700余人次;另一边是医务人员感染导致的减员。
带“阳”返岗连轴转是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日常工
作的缩影。
每天早晨,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都会提前赶到科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准备,戴N95口
罩、帽子、手套、面屏,做好手部卫生,有序进入工作区。这一班,又将是8小时不吃不喝。
“除了发烧,还有哪里不舒服,吃过什么药?”在超负荷运转中,他们既要快速接诊,也要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他们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不敢有丝毫马虎。
他们说:“如果我们不来看门诊,患者怎么办?我们能多坚持一分钟,患者就多了一分救治的希望。”
急诊科
急诊科是生命救援的极速通道。目前,科室医务人员的阳性率已超九成,接近“团灭”。重返岗位的他们笑称自己已炼成刀枪不入的钢铁之身,但接连不断的咳嗽声也意味着大家仍未完全康复。
疫情“放开”后,急诊科也进入了艰难时刻,日接诊量从100余人次暴增至700余人次。
“快快快,让一下!”一位意识不清的老爷爷刚被抬上抢救床;120又送来一位高热、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的高龄患者。
“吸氧、心电监护……”忙得不可开交时,抢救室内电话铃声又响起。“还有床位吗?血氧饱和度不到90%……”
他们穿着隔离衣,戴着面屏,进行心肺复苏、插管、上呼吸机、各种推药,两小时下来,面屏上全是雾气,身上全是汗……很多人一天忙下来顾不上吃一顿饭,每天最多只睡几个小时,累了也咬着牙坚持再坚持......
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急诊科医务人员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全力保障急救通道畅通。在此,呼吁单纯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尽量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恳请大家把急救资源留给最需要的急危重症患者。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守护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大约从12月中旬开始,科室里陆续有医护人员发烧,几乎所有人都病了,出现“非战斗性减员”。但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大家都自觉选择了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便主动返岗。
由于重症患者迅速增加,科室原有的25张床位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院部紧急调整,将CCU转换成ICU,从各个科室调配人员,支援我们。目前,35张床也收满了。
“主任,快,快,XX床的XXX呼吸困难……”
“准备上呼吸机……”
这是近日科室里常见的一幕。重症医学科没有日夜之分,永远亮着白茫茫的灯,各种抢救设备报警铃声此起彼伏……
请大家放心,“重症人”一定会牢牢守住这道“生死门”,努力让每一个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救治。
“疫”路坚守
勠力同心
冬天过后
春日的脚步将越来越近
挺过艰难困苦
终将等到柳暗花明
加油,我们一起扛!
致敬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供稿:宣传科综合整理
编辑:钟凤麟
审核:黄黎明
你可能还想看
疫情•防控▏“阳了”怎么吃中药?参考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