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直击“疫”线(二)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连日来,三明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克服高热、头痛等身体不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生命护佑生命,用责任诠释担当,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冬季本就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叠加新冠感染,使得高龄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了“第一波”被新冠病毒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联动全科医务人员早早做好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准备。
随着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除了要完成本科患者救治,还要对全院各科室收治的疑难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会诊。日会诊量从原先约10余人次增加到了50余人次。
特殊时期,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几乎免不了“中招”,但大家坚持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早上忙碌到半夜,顾不上喝水,喉咙嘶哑着问诊、查房、宣教。面对前所未有的高压救治任务,科内年轻医生与高年资医生团结一心,服从医院统一调配,前往各个岗位坚守阵地!
“这个时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最重要的战场,不能倒,不能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顶着压力,尽职尽责,有效保障了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感染科
如果说医院是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线”,那么感染科便是一线中的“一线”。
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感染科一直承担着确诊和疑似患者的救治工作。三年来,从未有一人掉队,也从未有人叫过苦,喊过累。
在隔离病区,患者面对的不单是身体上的病毒,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病房是封闭的,长时间活动受限,每天面对从头包到脚的医务人员,再加上对疾病的未知,幽闭恐惧心理很常见。感染科医务人员从日常起居和情绪变化等方面加强对患者的生活照料和心理疏导。
对患者提出的生活需求,只要能做到,他们也想办法尽力满足。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来年依旧桃花开。”
儿科
近期,儿科的就诊量急剧上升,平均每天要接诊近200名发热患儿。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昼夜坚守。
“还有床位吗?这里有个孩子情况紧急,需要入院治疗。”儿科护士每天都要接二十几个这样的电话。
“儿科两个病区已经收治了100多位患儿,比平时多了2-3倍。大部分是3岁以内的小患儿,起病急,加上抵抗力弱,感染新冠后,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坏死性脑病等并发症,所以我们医护要高度警惕,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全力保障患儿安全,与患儿家庭共渡难关。”儿科主任杨惠声音里都是疲惫。
这段时间繁重、快速的工作节奏让儿科医生一刻不得闲,但只要症状稍有缓解,大家都申请马上回到岗位。
“主任,我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来上班了!”这是科主任杨惠收到最多的微信。
廖小桂医生烧得浑身酸痛、畏冷畏寒、直不起腰还在坚持值班;郑芳医生发高烧休息了一天就返岗工作;为了缓解同事的压力,李莹医生不顾家中发着烧的幼子与老人,赶到医院上班……
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顶上,儿科医护人员们默默坚守、轮番上阵。即使他们也“中招”变成“宝娟嗓”,但为了切实保证了每一位患儿得到准确及时地救治,依然坚持看诊,用实际行动守护孩子们的健康。PICU治愈了肺出血合并呼吸衰竭、脑炎惊厥持续状态合并呼吸衰竭以及肌酐达700umol/L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患儿……
他们把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用“坚持”“坚守”为全市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CT/MRI室
CT/MRI室团队一直充当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侦察兵”,战斗在抗疫前线。他们守候在厚重的防辐射门外,默默充当着临床医生的“眼睛”,为临床医生标记“路标”。
随着阳性患者骤然增多,影像检查需求剧增。CT检查量屡创历史新高,单日检查人数超600人次,夜间检查甚至超过100人次,是平时的3倍。
“只要临床需要,患者需要,我们CT人一直都在!
”
“疫”路坚守
勠力同心
冬天过后
春日的脚步将越来越近
挺过艰难困苦
终将等到柳暗花明
加油,我们一起扛!
致敬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供稿:宣传科综合整理
视频:宣传科
编辑:钟凤麟
审核:黄黎明
你可能还想看
疫情•防控▏三明市第一医院领导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