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院建设】多学科合作结硕果,接力创造生命奇迹
命途坎坷
多年不孕又患子宫内膜癌
2020年8月,妇科邹果芳主任医师的诊室来了一对特殊的夫妇,原来身为妻子的小何备孕4年不孕,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2型糖尿病、超重”。同年7月,小何因为“异常子宫出血”在外院就诊,行宫腔诊刮术,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外院医生建议小何切除子宫。
正值花样年华,命运却跟小何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被诊断出令备孕女性谈之色变的一种疾病—子宫内膜癌。
“我才25岁,却要被剥夺做妈妈的的权力?”她在知晓诊断结果后感到无比绝望。
“难道一经诊断子宫内膜癌,就必须切除子宫吗?”
邹主任了解病情后,再次为其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充分地评估子宫内膜病变,并请病理科会诊外院病理,“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明确,考虑到小何尚且年轻,并且还未生孕,邹主任建议小何保留子宫,用药物保守治疗的同时尽快前往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助孕。
曙光初现
多学科会诊打响助孕接力赛
小何夫妇顾虑重重,担心肿瘤复发的风险,邹主任于是与小何夫妇从国内外治疗进展、预后、肿瘤复发概率,到后期随访管理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邹主任的建议让小何夫妇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决定为此拼一把。
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治疗子宫恶性肿瘤,又要保留生育功能并孕育出新的生命,这难度犹如在沙漠孕育绿洲,对生殖医学中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有一丝希望,我们便绝不放弃,一场艰难的“接力赛”随即打响了!
考虑小何存在原发不孕时间长,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和超重,并且多次宫腔操作等因素,且病情复杂、助孕难度高。为此,生殖医学中心范舒舒主任带领团队进行文献查询和学习,并于2021年12月31日组织妇科、产科、内分泌内科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小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助孕指征明确,并根据小何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IVF助孕及多学科管理的方案。
排除万难
希望涌现却又一波三折
从2022年1月开始,小何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开启了IVF助孕之路,通过促排卵、取卵后顺利的获得了9枚珍贵的胚胎宝宝。
但眼前的难题是,小何体重达81kg,考虑超重和糖尿病对妊娠的不良影响,范舒舒主任建议小何进行减重管理,经过营养师、运动治疗师及临床医师3个月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后,小何也非常配合治疗,体重由81kg降至67kg,体重整整减了14kg!
接下来进入此次助孕之旅的最后一关--胚胎移植了。
2022年4月我们取出小何子宫内放置的曼月乐环,再次的内膜活检未见癌细胞。
2022年6月,范舒舒主任为小何移植了2枚冷冻胚胎,移植后12天抽血查HCG血值提示小何成功怀孕!大家都非常开心,然而喜悦还未持续多久,小何就出现了自然流产,并且由于流产不全,做了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进一步加剧了怀孕的难度。
再生变数
坚定信心终迎喜从天降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2022年9月底,再次启动内膜准备,计划冷冻胚胎移植。但是在国庆期间,胚胎移植在即之时,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区部分区域实行封控管理,而小何刚好居住在封控区域内,无法遵嘱前来医院复诊,接下来,是继续移植还是取消治疗?小何夫妇再次面临两难抉择。
这时,范舒舒主任多次通过微信安抚小何情绪,指导她与社区管理人员联系,申请就医的通行许可。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10月8日,范舒舒主任终于顺利为小何移植两枚冷冻胚胎,而这次小何也终于不负众望,如愿怀上宝宝,现在宝宝已经16周,顺利通过了孕早期各项筛查。
✦✦
✦✦
科普课堂: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癌可以保守治疗?
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及指南,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需要完全满足以下条件:
①年龄≤40岁,有强烈的生育愿望;
②病理组织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G1);
③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无可疑转移病灶
④ER、PR均阳性表达;
⑤无孕激素治疗及妊娠相关禁忌症;
⑥治疗前评估生育功能,无其他生育障碍因素;
⑦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有较好的随访条件。
范舒舒主任介绍:
对于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合适的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为防止肿瘤复发,建议完成生育之后切除子宫。
供稿:张土砷
责编:周祖明
微编:叶芳兰
上一篇:交警文明互让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