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小松果“误入歧途”,宁德1岁女童靠纤维支气管镜解危机
1月8日凌晨1点,宁德市闽东医院儿科接到急诊电话,福安一名1岁女童小珠(化名)13个小时前,在家中食用松果过程时,不慎摔倒,出现颜面及口周青紫,随即家长赶紧带着小珠前往闽东医院急诊儿科就诊,值班医生为患儿检查,除了嘴巴周边有青紫,并逐渐缓解,其他并无大碍。当时,值班医生建议家属带小珠查查肺部CT,却遭拒绝,并要求居家观察。
然而,当天晚上,小珠再次出现颜面及口周青紫,甚至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不能缓解。次日凌晨1点,家属紧急再次抱着小珠奔向闽东医院急诊科,并同步入住闽东医院儿科重症病房(PICU)。
入院后,小珠予以吸氧镇静,同时行气道重建,提示左主支气管、左肺上下叶支气管闭塞伴左肺不张,纵隔(心包)积气,考虑左侧主支气管存有异物。
闽东医院儿科黄怃主任医师、陈东亮主任医师、李彦青副主任医师、李春芳副主任医师讨论病情后,认为小珠摔倒时口含松果,因此被误吸入左侧支气管的可能性较大。
在充分评估病情并征得家属同意后,由李春芳副主任医师立即为患儿进行急诊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通过宁德市闽东医院儿科PICU医护的共同努力,利用网篮异物钳取出1粒完整的松果,大小约10mm×5mm,手术过程顺利,患儿双肺呼吸音对称,术后患儿安返病房。
近年来,儿童气道异物引起窒息的事件层出不穷,而因气道异物死亡的儿童也不在少数,可这些事件都未能很好的引起广大幼儿家属的关注,以至儿童误吸事件时有发生!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其中80%~91.8%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异物种类以西瓜子、葵花子、花生米为最多,其他有铁钉、滚珠、针头、别针、瓶盖、气门芯帽、圆珠笔帽等。
宁德市闽东医院儿科黄怃主任医师提醒家长,由于小儿的咀嚼功能及喉反射功能不健全,较硬食物未经咀嚼而咽下,容易发生误吸;其次儿童喜欢将小玩具或食物含在口中,突然受到惊吓、哭闹时,易将口含物吸入。
气管异物除了会导致儿童窒息,还有机会引起肺气肿、皮下气肿、气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食物等其它物品呛吸卡喉造成窒息危及生命,他建议不要让孩子养成口含物品、进食时哭笑或玩耍等坏习惯,不要过早给3岁以下儿童喂食花生、松果等坚果类食物,玩具要选择安全性高、不易掉落的小部件。
如果出现异物卡喉的急症,家属可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处理,如仍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总编辑:刘昌明林成寿
图文:福建卫生报张帅通讯员林丽丽
编排:谢焰锋
校对:刘潇灵李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