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全院一张床”机制,不落下一名患者
全院一张床,不落下一名患者
“早交班的时候咳嗽声'此起彼伏',大家在不可避免的状态下被感染,仍坚持带病工作。”1月11日,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黄振杰接受采访时说,“尽管是超负荷工作,我们的医生护士没有一个人请假,大家都没有怨言,也没有时间抱怨,只考虑怎么样把病人救治好,但累的状态还是看得出来的。”
黄振杰在查看患者病历
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该科主任黄振杰和副主任刘春妮,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接受采访。他们不停地接听电话,处理科室的业务,一边聊起近一个月来科室的工作。
自从新冠肺炎感染由防转治后,医院承担了大量的救治任务,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及影像科专家录制教学视频及课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解读,下发给全院各科学习,及时组织学习诊疗规范及国内外的经验等。
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黄振杰通过线上联合线下的方式,开展全院医护人员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知识的培训,强化培训。黄振杰说,有时候回到家累得坐在沙发上都能睡着,而这样的工作状态是近期的常态。
采访中了解到,呼吸内科病房有11名医生和25名护士,基本都“阳”过了,有发烧症状就居家两三天,比如阮承璇医生烧到了39度,才和科室请了半天假,第二天退烧后又回来上班。大部分人发烧下午就休息半天,第二天继续回来科室工作。“虽然都有症状,大部分人都没去测核酸,知道结果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反正都要工作。”黄振杰说。
刘春妮介绍,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呼吸内科45张病床一直都处于收满的状态,大部分是老年人,一半以上都用上了呼吸机,一个月来入院136人,办理出院110人,当天出院多少人,就要收进多少人,病床就没有空过,收进的都是需要吸氧的。
在医疗救治过程中,该院加强会诊管理,优化会诊流程,调整新冠专家会诊人员,动态调整专家排班,每日组织市、院两级专家到各科室会诊,每天会诊病人数达到50—90人,指导各科室新冠感染病人的诊疗。
刘春妮作为二线医生负责会诊工作,1月10日,她上午忙完查房、气管镜等工作后,还要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刘春妮从中午开始,见缝插针安排全院科室的会诊工作,一直忙碌到接近凌晨0点,当天仅普通的呼吸内科会诊就多达37人。第二天,刘春妮还要参加科室的正常工作,而这样的会诊工作,每名二线医生每天都在重复着进行,最快也要忙到晚上23时才结束一天的会诊。
医院建立了联合查房机制,呼吸内科和感染性疾病科高年资医师分片包干全院各病区呼吸道疾病病人的联合查房工作,力求每个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优质诊疗资源,减少重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呼吸内科医生王厚烽每天都到中医科、肿瘤科、放疗科等科室查房,对科室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难病例或是拿不准治疗方案的,他协助科室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两周的磨合,查房的密度和强度逐渐下降。
自从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我院及时增加全科医学科、中医科、内分泌科和皮肤科作为感染性疾病后备科室,用于收治新冠相关患者。
医务部主任米红说,随着就诊高峰到来,医院推行了“全院一张床”机制,扩充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老年患者的病床,全院开放床位数达到1381张,全院病床均向呼吸道疾病患者开放。加快病床周转,做到应收尽收,全院病床使用率由75%快速提升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