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秘密武器”——俯卧位通气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俯卧位通气
新冠肺炎的“秘密武器”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的急诊病人急剧增加,是既往接诊量的4倍之多。面临大量的新冠阳性患者涌入,导致医院床位极其紧张,急诊全体工作人员一刻也不敢停歇,整个急诊里三层外三层被包裹地严严密密。
尽管繁忙劳累,也还是在1月10日把急诊病房重新开启,全力接收新冠肺炎患者,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侯床时间。
在急诊科贺立新主任的带领下,医护团队认真对每一名新冠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精细化管理,尤其是积极推行早期清醒俯卧位治疗,助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康复训练。现急诊病房收治新冠患者的年龄段均在62-91岁之间,患者在院期间除了一名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肌张力高无法摆放俯卧位,还有一名老年患者因老人痴呆认知力下降无法配合完成俯卧位通气,其他患者均能完成,完成率达80%。
其中一名91岁的老年患者毕奶奶,因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入住我科,新冠核酸阳性,胸部CT可见肺内病灶占比>50%,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仅有70%左右,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但血氧饱和度仍低于90%,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毕奶奶高龄配合度较差,不存在俯卧位通气禁忌证,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给予毕奶奶进行俯卧位通气,在贺立新主任的指导下,医护协力帮助患者尽早完成俯卧位通气。很快,在我们与毕奶奶的努力配合下,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7%左右,呼吸困难也得到改善。
同期当天收治入院患者,同样使用俯卧位通气,效果明显,三天后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大部分都已出院回家。
”
下面跟大家科普一下清醒患者的俯卧位治疗为什么俯卧位通气有效呢?
仰卧位时,背侧心脏后方一部分肺部肺泡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背部通气差但血流多,腹侧通气好但血流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缩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良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能更好引流。
”
首先,备好所用的物品。建议至少准备3个枕头,枕头不能太硬,趴两个小时再翻过来仰卧或侧卧,一天累计至少12小时。俯卧位的时机一般选择在餐后2h或空腹时进行。俯卧位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姿势:选择全趴,根据舒适度选择;
☞第二步放置枕头:枕头置于肩部下方或前额下方,留出口鼻,根据需要悬着氧气吸入的方式。适当调整姿势,以免肢体麻木,形成压力损伤;
☞第三步氧气接通:避免氧气管折叠或者挤压,面罩吸氧者避免压迫患者的脸部;
☞第四步观察:使用血氧检测仪血氧饱和度。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俯卧位通气时,需关注皮肤黏膜的压力性损伤、颜面部的水肿、角膜的水肿,防止身上管道压迫、扭曲、移位和脱出,注意着重加强患者的气道,防止气道阻塞。
图片:徐旭鸿(部分来源于网络)
文字:邓丽丝、徐旭鸿审核:贺立新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