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专职呼吸治疗师,掌控呼吸、贵在专业
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therapist,RT),起源于美国,是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一种新兴职业,是在医生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患者给予疾病预防、评价、诊断、治疗、管理。呼吸治疗师除了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更要掌握相关专业临床操作技能。
随着我国危重症患者治疗技术的发展,ICU呼吸工作尚未完全开展且缺乏规范,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丽了解到呼吸治疗师在ICU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克服困难终于在2019年初开设了我院呼吸治疗岗位,系我院首个有呼吸治疗师的监护室。通过引进新技术,并于ICU内建立专门的纤支镜清洗消毒间,保证每日使用量。她先后派人员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呼吸治疗专业,均取得相应资质。
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陈丽带领救治团队成功开展了我院第一例新冠危重症患者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于2021年派遣呼吸治疗师参加四川省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举办的软、硬式内镜培训班并取得相应资质。一系列规范培训学习实操使我院呼吸治疗工作分工和责任更加明确,让呼吸治疗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完善,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在机械通气中的安全。
目前我院呼吸治疗师的工作主要在重症医学科内开展,日常工作内容主要为呼吸治疗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估、辅助医生行人工气道的建立、氧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气道管理(人工气道的维护、拔除)、湿化雾化的监测与实施、院内外患者的转运、气道内纤支镜吸引及痰标本的采集、肺泡灌洗治疗、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切开术、早期呼吸训练、膈肌训练等)、胸部物理治疗、呼吸机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以及患者呼吸治疗相关诊疗的制定与实施、健康宣教等。目前工作范围已有外科重症呼吸治疗、神经重症呼吸治疗等。
如果医生是船长,那么呼吸治疗师就是水手,共同为患者保驾护航,呼吸治疗师的日常工作主要为:
一、每日在科室主任带领下进行大查房,提前查看每一位患者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CT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参与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1:25床王大爷,因为长期卧床,呼吸肌无力,呛咳能力差,给予振动引流,纤支镜吸痰,低频电刺激(膈肌、腹肌治疗)。
目前按照脱机训练计划,逐渐好转,已达到脱机目标。
临床实践2:30床张大爷,因新冠病毒感染入院,治疗10天后病情好转,达到脱机条件,于近日拔管成功后给予高流量序贯治疗,关注患者呼吸状态及血气结果(是否更换鼻塞吸氧),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锻炼肺功能。
与死神搏斗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故事,在呼吸治疗师的工作中很常见,尤其在新冠疫情中时有发生。
近日新入院一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呼吸困难,氧合指数≤150mmHg,APACHEII评分示预期死亡率87%;入科后立即行气管插管术,和医生共同制定呼吸治疗方案。
行纤支镜治疗,术中吸出大量黄脓痰,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送NGS检查,为一下步治疗方案提供证据。
复查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改善不明显,联合CT结果,给予俯卧位辅助通气,滴定呼吸力学,更换APRV模式。
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患者氧合指数较前明显改善,持续给予俯卧位通气,密切监测呼吸力学,避免肺损伤,加强气道管理。
三天后复查肺部CT,显示肺部病灶较前减少,继续当前治疗方案,并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力度;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关注膈肌活动度、AB线、实变情况;于7天后再次复查CT,肺部病灶好转明显,行SBT试验,锻炼患者呼吸肌。
患者达到撤机指征后,行SBT试验、气囊漏气试验、气道廓清能力评估、肌力评估等;患者成功拔除气管导管,予高流量序贯治疗。
二、日常巡视病房,为患者做康复训练、监测和调节呼吸机参数、撤机评估等;针对气道廓清能力差的患者,拟定治疗方案,行纤支镜操作,协助医师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切开术。
三、参与实习生带教工作,并向其他临床科室开展呼吸治疗的线下业务培训。
我院呼吸治疗工作目前已趋于成熟,为救治更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将不断夯实基础,规范诊疗,致力于提高呼吸治疗管理能力,以挽救更多的急危重症患者。
————
作者:贾胜兰李盛媚
图片:贾胜兰李盛媚
图片:贾胜兰李盛媚
编辑
:
陈劲宏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宣传部
-
新媒体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