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既必要又重要
“我父亲快90岁了,有糖尿病,新冠疫苗能打吗?”
“新冠疫苗有保质期吗?担心老人接种后副作用大,余年没有幸福可言了。”
“这么多款疫苗,老人接种哪款好呢?哪款最有效、最安全?”
……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了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总体要求
“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老年人新冠疫苗加强免疫
选择和时间间隔
老年人新冠疫苗加强接种与基础全程接种的间隔时间,
从原来的
6个月
调整到了
3个月
3
个
月
。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组织实施
进一步落实养老院、干休所、疗养院、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场地等重点场所,以及人数较多的集会、大型活动、团体旅游等重点活动的老年人接种工作。
各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人口、社保、医保、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摸清60岁以上目标人群底数,建立目标人群台账。
科学评估禁忌症,对确有接种禁忌人员,要逐一列明具体原因。
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对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的常用设备和药品,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各地要拓宽思路,多措并举,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针对老年人特点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
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成员动员老年人接种。
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
哪些老人不能打新冠疫苗?
禁忌症就这四种
经过超34亿剂次接种的验证,国内新冠疫苗的接种禁忌症是这4大类:
➊疫苗过敏,不要接种
不同疫苗中有一些相同的成分,这些成分在新冠疫苗中也可能含有。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除此之外的其他过敏,不管是药物过敏,还是食物过敏,只要不在急性期内,都可以接种。
➋正在发烧,延迟接种
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应当暂缓接种新冠疫苗。不管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只要发烧,就不建议在此期间接种。程度比较严重的急性疾病,即便没有发烧,最好也暂时观察一下,等病好了再接种。
➌慢病急发,延迟接种
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以及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这些人群都不宜即时接种新冠疫苗。
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如药物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患者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可接种。
➍临终关怀,不用接种
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不需要接种新冠疫苗。
老年人只要没有这四大类禁忌症,就最好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如身体状况复杂,可咨询医生确定能否接种。
另外,这4类人依然要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护。勤洗手、尽量不要去疫情风险高的地区、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戴口罩,还是能大大减少感染概率。
无论疫情形势与防疫措施如何变化,疫苗都是预防感染、减少重症与死亡的重要防线。
记得提醒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苗苗苗」,用疫苗保护全家人吧!
老人接种新冠疫苗监督评估
各地要加强对辖区内老年人接种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全面掌握接种工作进度和质量,总结接种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工作。
要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坚决杜绝简单化、“一刀切”。
为防治新冠病毒感染,
老人、儿童、孕产妇怎么选中药?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药方?
如何选用非药物疗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
做权威解答
01
老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
如何选用中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
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在日常做好防护、接种疫苗的同时,根据地域、气候、体质的不同,可以通过中医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或降低感染后疾病加重程度。如果感染了,出现典型症状,要尽快进行治疗,可选用“三方三药”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早期、全程、足量使用。如果出现胸闷、气促、高热不退等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儿童新冠病毒感染以疏风清热、化湿解毒为基本治法,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汤药、中成药、颗粒剂、外治法快速退烧、缓解症状。比如在广州,使用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和银翘散加减,多数能在2天左右退热,改善症状。服药中要注意:1.服药困难者,可以少量多次服用,适当用冰糖、麦芽糖等;2.中病即止,不能太过寒凉,损伤脾胃;3.部分儿童进食少、甚至拒食拒饮,容易出现脱水,可以用果汁、米汤、口服补液盐等进行补充;4.高热不退,精神不佳,咳嗽加重、甚至喘息气促,或高热时突发抽搐等,一定要及时就诊。
对于轻型及恢复期的孕妇,在保证充分营养、恰当选择对症治疗用药的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优先选择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膳缓解症状。如果表现出高热、咳嗽、便秘、咽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安全有效的传统经典方。如果出现气促、高热不退,应该尽快去相关医院就诊。
02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药方不同?
新冠病毒感染后早期症状表现是发热、怕冷、身痛等,根据南北方气候因素、地域因素、饮食习惯、人群体质等特点,在中医学“三因制宜”理论指导下,制定了适合北方的加味葛根汤和适合南方的加减银翘散。在协定处方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可能出现的不同症状给出了加减方案,为个体化处方制定提供了一定的调整依据。
北方寒冷,此次新冠病毒流行正值冬季气温比较低,多见表寒里热证,肩颈背部怕风,肌肉酸紧痛,发热、怕冷,但没有汗出,运用葛根汤加减十分契合。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体质瘦弱、多汗者不一定适用这个处方。
南方气候、地理环境相对湿热,多见表虚里寒证,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用银翘散加减较为合适。考虑到12月初南方出现降温降水,会出现一些风寒、寒湿的情况,所以发布的协定处方中增加了葛根、藿香、陈皮等,也结合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主要症状进行了处方加减的推荐。
03
如何选用非药物疗法促进新冠病
毒感染者康复?有哪些注意事项?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调节饮食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后,药膳和饮食要补气、健脾、润肺、安神。
第一,饮食上要保持清淡,保持基本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少吃煎炸食品,宜清淡,不宜肥腻。
第二,食补不能操之过急,要给身体留下充足的休养时间。疾病初愈,病邪尚有残留,这个时候患者的脾胃还比较虚弱,不宜过早食补,肉类、鱼类、鸡汤类都要适当,少吃多餐,防止过多补益,导致疾病复发或缠绵迁延。
第三,有人“咳嗽”“疲倦”“鼻塞流涕”等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如果这些症状对日常生活工作没有太大影响,可以用一些食疗的方法。比如用陈皮、橘红、金桔泡水,或川贝炖雪梨等止咳化痰,疲倦明显的可以用太子参、黄芪等泡水以益气养阴,促进机体逐步康复。
同时,感染者康复后,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运动锻炼。康复初期不建议立即做剧烈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呼吸操等。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
文图编辑:梁秀勤
文图校对:刘雯贾璐璐
微信制作:梁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