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坚守】一线有我,使命在肩!右医附院住培医师奋战新冠感染救治工作实录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可以订阅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右医附院住培医师作为医疗队伍的新生力量,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过程中始终克服困难、坚守临床一线,在逆境中坚守,把医者使命落在岗位上,迎风而上,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把医者使命担在肩上,在右医附院用“大医精诚”完成了一份份优秀的青春答卷,他们一个个挺拔的身影在奋战新冠感染救治一线上闪闪发光!
2020级全科住培医师黄玉景:
努力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好医生!
2022年12月份,2020级全科专业住培医师黄玉景轮转到右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当值新冠感染高峰之际,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成了最忙的科室,每天因“发热”入院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加。黄玉景在右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第一次值班,就比以往更多了一份凝重与敬畏,去接班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就听到护士站传来声音:“新入院,23床,体温39.3℃,病人核酸结果没出。”这是黄玉景自新冠感染高峰以来,第一次接诊发热且核酸结果未出的病人,在做好防护后去询问病史,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腰部疼痛明显,经过仔细询问,病人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相似度接近98%,遂暂将病人安排至隔离间,予退热、补液等处理,同时等待病人核酸结果。
在间隔处理完上一个发热病人十几分钟后,护士站又传来声音:“新入院,发热,39.5℃”,黄玉景再次做好防护去接诊,同样,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咽喉痛,已自行在家口服布洛芬退热后体温未见下降,遂来诊,自行拿新冠抗原试剂检测后提示阳性,随即将其安排在隔离间,给予退热等治疗;那天晚上,黄玉景还接诊了一个特殊的发热病人,是一个孕妇,孕20周+,体温38.6℃,同样是一名医护人员,她是接触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同事后出现发热...........
感染性疾病科,作为接触感染病人最多的科室,虽然在已经做好充足的防护下,但是科室医护人员也纷纷出现了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科室我们都没有退缩,仍然坚守在岗位,团结协作,筑起属于右医附院人的小暖炉,坚守着我们的医护人员特有的使命。
2020级全科专业住培医师吴小利:
白衣赋予的使命感使我义无反顾地坚持
2022年12月20日18时,吴小利像往常一样到右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接班,刚到科室就看到白天值班的医护人员还在不停地穿梭在科室,还没等我来得及问,护士站就打电话过来说:“某某床有新入院,病人有发热,核酸结果阳性”。听到这,吴小利大概是明白了今天为什么这么忙碌了。当晚值班过程中,令吴小利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7岁的病患,记得那时候刚接到护士站的电话说有新入院,病人高烧40°C,接到电话后吴小利就第一时间就去治疗他,还没等他走到房间就被一个声音给叫停住,患者家属就急汹汹地说:“病人发烧40°C,为什么用药了还没有退下来?”听到这句话后,吴小利向病人家属耐心解释道:“我们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我现在也是下来看您的小孩,我们现在病人很多,有时候没来得那么及时,也希望家属能理解一下。”这时候,家属才开始慢慢平复情绪。当吴小利问完病史,查体完之后,我也反复问了家属关于病人的核酸情况,家属告知我病人在家里做的抗原是阴性,最近两天做的核酸也是阴性,可我根据自己询问到的病史,内心觉得结果不应该是这样,病人大有可能是“新冠”。果不其然,等吴小利回到办公室查核酸结果时发现病人的核酸结果确实是阳性。其实对于医生来说,病人无论核酸结果是阳性或者阴性,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在往后的几天,科室医护人员也都相继感染了,科室医疗小组的治疗重担基本都落在了吴小利他们的肩上。他们给当时医疗小组所管辖的组里20多个患者包括孕妇等进行查房、诊治及办理出院,有疑问的地方就主动请教二线值班专家。
虽然人手紧、工作强度大,都是高负荷工作着,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为了患者平安,再苦再难也要顶住扛住,尽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尽量让病人放心!
2020级外科专业住培医师潘富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022年12月至今,潘富盛到右医附院急诊科轮转上班,面对大量的新冠感染患者,急诊科大厅、走廊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这里每天的急诊量激增到了平时的几倍左右。但是作为抗击疫情的“最前哨”,急诊患者多、工作量大,医护人员人手非常紧张,科室把当月排班改了又改,原本一个小组5-6人,缩减为2人,班内要负责门急诊病人分流诊疗、急危重病人的救治、120出诊任务、留观病人的治疗等等任务。
12月25日,潘富盛值急诊夜班,从傍晚18时接班开始,就陆续接到120急救中心的十余次市内出诊任务,从发热、外伤至心脑血管意外等各种疾病一应俱全,病人接诊回来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下一个出诊任务又到了,随后又便坐上救护车赶去接诊下一个病人。抢救室的所有抢救床都收治了前来就诊的患者,有些甚至一来到急诊就要立即进行抢救。就是在这种忙碌又紧张的状态下,潘富盛和同事们硬是没有丝毫退缩,全力以赴值守了一个又一个生死时速的夜班,全体右医附院急诊人一批批前赴后继、冲锋向前,坚守住重症患者生命安全的底线。
202
0级急诊科专业住培医师黄才智:
战疫不止,我们不退!
2022年12月至今,黄才智在右医附院急诊科轮转上班,正值应对救治新冠感染高峰时刻,在急诊科医护人员最紧缺的时候,黄才智所属的医疗小组曾只剩下两名医师同事没有感染值班,其他同事都感染并伴有严重身体不适,不得不暂时休假,甚至因为身体不适紧急住院,但黄才智他们从来没有丝毫抱怨,积极配合科室调配,哪怕是一天下来连喝水及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也咬牙挺上完成各项救治工作,在急诊岗位上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这是一场终将胜利大决战前夕,困难总会有,但战疫不止,我们不退!
2020级
眼科专业住培医师黄蓝: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022年12月,黄蓝在右医附院眼科轮转上班,伴随着新冠感染高峰到来,黄蓝第一次进入科室的感染病房救治患者,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眼科的检查并非床边探视,而是需要和病人保持极近的距离通过裂隙灯仔细观察眼表、眼底的病情变化,做好呼吸系统相关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仍在一线工作的带教、同事们一边宽慰,一边互相提醒和检查防护穿戴、体温检测,让黄蓝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而每次查房,黄蓝都会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进行细心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鼓励患者坚定信心,战胜病魔。患者回以感谢的目光时,都让黄蓝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战疫当前我们当竭尽全力,同舟共济、岂云惮险艰。作为青年党员,在春风还寒,疫情防控还需巩固的时刻,我会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力作为,共克时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科学防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使命与担当。”黄蓝坚毅地说道。
2020级外科专业住培医师王晓玉:
从师者身上看到信仰
在此次新冠感染高峰中,王晓玉所在的右医附院泌尿外科二病区,医护人员也陆续相继感染病倒了,纷纷出现高烧、咳嗽、乏力、咽痛、肌痛等等,王晓玉也未能幸免,成了最早的“小阳人”,人手最紧张的时候仅有2位医生值班,需要下乡的老师回来支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室依旧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项工作,大家相互支持鼓励,共克时艰,王晓玉仍然可以因病安心在家休息。当王晓玉康复回到科室继续上班后,仍旧能看到黄勇平主任那真诚朴实的笑容、黄华武老师那敦实醇厚的臂膀,韦高猛老师那幽默风趣的话语、林志弟医师那率性洒脱的背影、李镇杰医师那和蔼可亲的眼神、卢保德医师那踏实可靠的作风以及韦柳兴医师淡定神闲的处理手头工作。这一切就像定海神针般坚实可靠,让王晓玉在这弥漫着病毒的空气里深切地感受到了医者的信仰、在这仅仅20平米的医生办公室里体会到了崇高的医德、在这真诚朴实的氛围中看到了一个人民好医生的身影。
经过这样一场疫情的考验,我们年轻医生在面对新冠时定会更加从容,在前辈身上学习到的医学精神定会融入到日后的临床工作中从而更好服务于患者,也会将这份精神信仰继续传承下去。
2021级放射肿瘤科专业住培医师覃聪宇:
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积极响应号召!
2022年12月7日傍晚时分,覃聪宇正在右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轮转值班,办公室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值班护士告知有一位病人发热、寒颤、头疼,让她前往处理,考虑到患者出现的症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高度相似,于是覃聪宇便交代护士做好防护措施,并做好自身防护后前往处理。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是结核病区,因此出现症状的患者恰好房间内只有其一人,于是覃聪宇在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处理及交代护士采集核酸送检后便嘱咐护士封闭病房,待结果明确后再行后续治疗。一夜无眠,第二日早晨,患者的核酸结果回报,患者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由于病房封闭及时,患者及其家属未与其他病患接触,有效遏制了新冠病毒的院内传播。
感染高峰出现后,面对突增的就诊人数及住院患者,覃聪宇和同事们勇敢地担负起了重任,正如在这寒冬时节,仍旧不畏严寒、坚守边关的将士们一样,敢于当先,筑起保卫人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2021级超声医学科专业住培医师杨雪珍:
永不退缩,迎难而上!
12月16日晚,杨雪珍和卢璐霞往常一样在右医附院超声医学科值夜班,她已经开始对诊室进行常规消毒,科室只有打开消毒灯的声音。“嘟嘟……嘟嘟……”护士站的电话铃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电话是感染性疾病科打来的,告知杨雪珍现在有一位新冠感染早孕患者腹痛急需行超声检查。
这是杨雪珍第一次遇到这样突发情况,她立即打电话询问上级医师如何处置这一突发状况。卢璐霞医师作为当晚的值班医生没有丝毫的不安和慌乱,她冷静地带上防护服和床边超声机只身一人前往感染性疾病科科,有条不紊地给患者做完检查项目,再将初步消毒的床边机带回科室进一步消杀。与此同时,杨雪珍在科室接待着前来做急诊的患者,让他们做好检查项目所需的提前准备以及安抚他们着急等待的情绪。绝大部分的患者及家属都表示理解且耐心等待,但一位孕晚期孕妇的家属却突然情绪不稳,面对患者家属的激动情绪,杨雪珍耐心地解释并安抚家属激动的情绪,该孕妇表示理解也一同安抚她家属的情绪,最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2021级内科专业住培医师刘融玲:
时代赋予了不同的使命,而我初心从未改变
面对感染高峰到来,患者急剧增多,医疗救治工作对刘融玲所轮转上班的右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压力很大,在科室医护人员也被感染的情况下,刘融玲和同事们坚守一线位,有时都顾不上吃饭和上洗手间,只想把时间都尽可能用到救治患者。困难时期,感染的同事们纷纷回到了岗位,哪怕他们并没有“阳康”,只要症状有所缓解都尽快返岗,以缓解在岗人员的压力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周到的健康照护。
经过这一年多的轮转,在各科主任及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刘融玲慢慢掌握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渐渐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老师们总是在日常工作中倾尽所有地对刘融玲进行教导,并在工作及学习之余给予关心帮助。在老师们的身上,刘融玲不仅学到了临床技能,还看到了身为医者,需要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赋予了人们不同的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不会畏惧,也不会退缩,我们将牢记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
2022级皮肤科专业住培医师张海优:全力奋战的
我们必将迎来集体胜利
2022年12月11日,是张海优在右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轮转的一个普通却又不寻常的周末,他跟随邓凤莲副教授查房,巡视病人结束后,又回到医生办公室在其指导下开好医嘱,写完当日的病程,如往常一般。下午16:00,张海优准备送病人去做心脏彩超之际,突然感受到科室里的氛围顿时紧张了起来,原来有一名病人及陪护家属被新冠感染了,科室立即商量安置,将五楼的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暂时改造成新冠感染收治区,在老师们的指导及带领下,张海优和同事们迅速将患者及家属移至感染治疗区域进行治疗。
当前,张海优和同事、老师们都在为发热患者寻找更合适的诊治方案,一起为了救治感染患者而各方联系、协调、努力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众志长城,才能顺利战胜疫魔,迎来最终的胜利!
【后记】
【后记】
从奋战2022初的百色“2.4”疫情,再到当前全面有序“保健康、防重症”新阶段,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始终有右医附院这群住培医师忙碌的身影,他们和一代又一代右医附院人一样,默默扎根老区,奋斗在临床一线,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用优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满意和放心!
在这场生死大考面前,右医附院住培医师和前辈们逆风留守,用生命托起生命,以自己的生命之躯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长城”。在这些年轻的右医附院住培医师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薪火传承的医学之光,还有后浪推前浪的无限生命力。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正是这些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把使命担在肩上,默默守护着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全力以赴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
感谢所有右医附院人的付出和坚守!
致敬每一位努力奋战的右医附院住培医师们!
文图/右医附院毕业后教育管理科二审/黄华东刘东亮三审/王东栋
看完今天的文章,您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医附院家健康”公众号,服务于以百色为中心辐射桂滇黔三省的广大老百姓,是您的掌上医生。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医疗常识、养生知识,还有感人的医护故事等。关注我,关注健康。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医附院家健康”公众号
,
服务于以百色为中心辐射桂滇黔三省的广大老百姓
,
是您的掌上医生。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医疗常识、养生知识
,
还有感人的医护故事等。关注我
,
关注健康。
服务桂滇黔老百姓
提供权威的医学常识
右医附院的新媒体平台
大医广场微信团队倾力打造
右医附院家健康
右医附院方微信
医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平台
国家民委右医医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广西分盟常驻单位
总编:陈文成
主编:王东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