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宝宝得了新冠,发热怎么办?
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好多宝宝也变成了“小阳人”,有些家长朋友面对宝宝反复发热,手足无措,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解疑支招。
退热药物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尽量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可采取物理降温或其他形式来退热,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后面的内容会给各位家长朋友具体介绍。
当宝宝体温高于38.5℃时,3月龄~6月龄婴儿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6月龄以上的宝宝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两种药物可任选其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退热效果区别不大,对乙酰氨基酚维持时间更短,需间隔4小时以上服用,布洛芬需间隔6小时以上服用。为防止药物过量应用,不建议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要提醒的是蚕豆病宝宝是不能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的,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
如果宝宝有高热惊厥抽搐病史,当体温超过38℃时就要及时服用退热药。
中医退热有什么妙招
中医认为正气居内,当邪气入侵时,正邪交争于体表,正邪大战,热火朝天,这个状态就是发热。小儿由于阳气充沛,正邪交争更为剧烈,所以高热比成年人更为多见。针对这种状态,中医有许多退热外治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推拿疗法
①揉一窝风:
一窝风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用于外感较轻的发烧,轻柔或横擦,至掌心发黏为止。
②水底捞明月:
从小指掌面向腕部推动后转入掌心,操作30-50次。
③掐揉二扇门:
二扇门位于中指根两侧凹陷中,掐揉各三分钟,适于各型高热。
④退六腑: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从肘横纹到腕横纹,连推200次。用于高热不退。
⑤清天河水
位于前臂正中,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连推200次。高热适用。
中药擦浴
针对宝宝高热不退的情况,可选用荆芥、柴胡、藿香、青蒿、大青叶各30克,加水2500ml,水煎10-15分钟后取药液擦浴全身,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可进行足浴10分钟。
刺络放血
大一些的宝宝可以进行耳尖(耳廓上方,折耳向前时,耳廓上方的尖端处)、大椎穴(低头时,颈部隆起最高点下方凹陷处)点刺放血,各位家长可以自备采血针,做好消毒后点刺,挤出少于血液即可。
如果没有采血针或不具备消毒条件,不建议做此项操作,可以改为大椎揪痧,即两手蘸水弯曲后夹住宝宝大椎部位的皮肤,进行拉扯至出现暗红色痧点。一岁以内婴儿,宝妈可以用嘴吸吮宝宝大椎部位至出现痧点来代替揪痧。
哪些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①持续高热超过3天
②精神差、嗜睡
③拒奶、拒食、频繁呕吐或尿量明显减少
④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
⑤有基础疾病或3月龄以下的婴儿
王小玲
主治中医师
退休医师
原儿科主任
擅长:小儿感冒、咳喘、腹泻、肾病、小儿疳积、厌食等常见病。
出诊地点:门诊二楼儿科(4)室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
何成瑜
副主任中医师
擅长:中西医治疗儿科常见病,对神经、消化、泌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
出诊地点:门诊二楼儿科(2)室
出诊时间:周一、五上午;周二、三、四、日全天
宋潇
儿科主治中医师
擅长: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小儿感冒、泄泻、积滞、夜啼等儿科多发病
出诊地点:门诊二楼儿科(1)室
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周一、三、五、六全天
刘付琪
儿科中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及消化系统常见病,如小儿感冒、咳喘、厌食、便秘、腹痛、腹泻、肠系膜淋巴结炎等
出诊地点:门诊二楼儿科(3)室
出诊时间:周三、六、日上午;周四下午;周一、二、五全天
陈湛丽
护师
擅长:中医外治法,如小儿推拿、捏脊、刺四缝、中药穴位贴敷等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厌食、疳积、便秘、腹泻等常见病
出诊地点:门诊二楼儿科(2)室
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周一、三、五、六全天
点击关注我院微信公众号
打开对话框,点击【导诊】
选择【预约挂号】
或【当天挂号】
选择
【儿科门诊】
点击您想要就诊的医生、时间段
根据提示提交订单即可
供稿:宋潇
编辑/排版:黎小妹
-END-
地图导航
(点击地图可直接导航)
0759—269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