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今日小寒,宜多温补,暖好身子不生病
小寒
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
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的到来,标志着传统晚冬的到来,也就是进入冬天最后的一程。
小寒节气进入二九,且有部分时段在三九,可谓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之一,寒属阴,为避免阴寒过剩损伤机体,可适当施以温补。
温补是以辛热性的药食材帮助提升人体阳气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温补食物有羊肉、红枣、枸杞等。羊肉具有益气养血、助元阳的功效,民间有“要想长寿,常吃羊肉”的说法;红枣补气养血,山药健脾养胃,枸杞子滋肾补肝,韭菜补肾壮阳,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润肺,栗子养胃健脾、补肾强筋,都是冬季滋养进补的佳品。此外,水果中的桂圆养心安神、补气血,榴莲理气化痰、活血散寒,荔枝健脾生津,樱桃益肾补精,以上均属于温热性食物,亦可起到一定的温补作用。温补食物性热,且各人的体制各异,故食用时需注意用量,以免出现上火的现象,如果是感冒或者上火的人群,需注意尽量不要食用过多的温补食物。
1
中医温补方法
1.艾灸:
寒冬时节可优先选择温肾助阳的火龙灸、督灸等补肾壮阳、填精益髓的方式。生活中常常有体寒怕冷、手足冰冷、疲劳乏力、腰疼膝软、尿频尿急、头晕健忘、精神萎靡、失眠多梦等表现的朋友,多属于亚健康状态阳虚体质,可以选择艾灸补阳气。
2.泡脚:
寒从脚生,双足是冬季保健重点。每天睡前以40度左右热水泡脚,使阳气上升,畅通气血,有利睡眠;泡脚后按摩双脚涌泉穴各36次,以酸胀为度。还可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葱白、花椒等温热的药材加强功效。
3.药膳:
益气补血汤材料:猪脊骨250克,党参4根,红枣3颗,桂圆肉8颗,枸杞子20颗,芡实40颗。调味料:盐1/4小匙。
做法:
①猪脊骨斩大块洗净,放入开水锅内余烫至出血水,捞起用冷水冲洗干净。
②锅洗净,放入党参、红枣、桂圆肉、芡实,注入清水6碗。
③加盖大火煲开后,转中小火煲至剩3碗水时,加入枸杞子再煲10分钟。
④放入细盐调味即可。
2
健身暖身小妙招
1.抓头搓脸防寒气
冬日人体受寒冷刺激,会使头部血管收缩,肌肉紧张,引起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伤风感冒等病症。避免寒风直吹,出门尽量戴上帽子。
我们可每天抓梳头部阳经,具体方法为:①散开十指,沿前发际线至后发际线,以耳朵为中心,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时针36次,再从相反方向抓梳36次;②两手搓热,用手掌揉按面部,促进血液循环,或者用拇指、食指沿耳廓从上到下捏搓双耳,搓红、搓热为度。此法可疏通头面部经络,使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减少面瘫等疾病的发生率。
2.揉搓转腰补肾气
寒邪最易伤阳气,人体阳气之根源在肾,所以肾阳易受寒邪。我们平时可多推搓肾俞穴,肾俞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以使肾气充盈,并提高抗寒能力。
腰为肾之府,每天可多转腰,具体方法为:双手叉腰,拇指按在腰眼上,四指在前,顺、逆时针各转36次,旋转时要到位,以产生酸胀感为宜。上述方法有助于肾的阳气升发。
3.运动呼吸升阳气
在冬日我们也应适量活动,让双脚动起来,不仅可以使气血通畅,还可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中医保健、强身健体的很好途径。我们在锻炼的同时内外兼修,“固本培元”。
大家在锻炼时应注意训练自己的呼吸:在口鼻不漏气前提下,肩胛骨上提、向前、下放,同时松肩塌腰,吸进大量之气即自然下沉丹田。沉气时一定要身心放松,才能达到良好的松肩塌腰状态,轻松自然地缓慢将气沉入丹田;气沉丹田后暂停呼吸状态,至功效恰到好处之时,缓慢将吸进之气吐出,也可轻发“啊”音吐出,这样有助于调节经脉,使气血流通,阳气得以升发。
扫码关注服务号
预约挂号门诊缴费住院服务
供稿:张巍(党委办公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