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急、危、重症! “救”在身边
关注我们
昨天,电视台记者来到珠海市人民医院采访“阳康”的刘春燕护士长,看着春燕护长在急诊跑来跑去,用沙哑的嗓子说话,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护长,您还好吗?要坐下来休息休息吗?”
春燕护长的眼眶一下湿润了,最终却笑道:“还好,不用,谢谢。”
“还好”短短两个字,包含了太多。
大家可能不知道,以往我们的发热门诊每天诊治患者的数量在60-70人次,而现在是500+人次,急诊医学部每天的患者数量从200+人次/日,上升至最高峰的400+人次/日,抢救室工作量是平时的三倍,呼吸与危急重症医学科已爆满......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我们开启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高速运转模式。
许多行业可以说“不”,可以关门休息一天两天甚至一周,但医务人员却不行,医院里不能没有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等,因为有病人等着我们。
虽然奥密克戎仍然猖狂,虽然医务人员一片片“倒下”,导致我们大幅减员,虽然这段时间急诊、发热门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等就诊量都翻了不止一倍,虽然我们也遭遇药品短缺、物资供应紧张……
但是,所幸珠医人还好。
面对三年来最艰难的时候,我们织了一张“网”。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们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收治的创新举措,通过“分区包干”和“技术下沉”将入院患者统好、“网”住,并对卒中、胸痛等绿色通道重点病种的救治流程,以及血透、孕妇、手术等特殊人群,进一步梳理优化,保证了重点疾病患者的及时救治。
做能看好病的好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是珠海市人民医院对珠澳老百姓的承诺!
集全院之力,织好“一张网”
2022年12月21日-29日9天内,我院重症医学科累计收治近100名新冠阳性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累计收治超200名新冠阳性患者,儿科累计收治超100名新冠阳性患儿,急诊累计接诊3717名患者,发热门诊累计接诊3860名新冠阳性患者,患者数量骤然增多。
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坚持人力资源调配全院一盘棋、病房床位收治全院一盘棋、医疗物资调度全院一盘棋,集全院之力实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收治的网格化管理,织好“一张网”。
床位“一张网”
为守护骤然增多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院急诊医学部作为来院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的决策部门,将评估来院急诊患者病情,按照呼吸系统症状程度结合所合并的基础疾病进行分诊。
首先是床位的“扩张”,在原有床位基础上,共扩增了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165张床位,儿科43张床位,重症监护病房ICU47+12张床位。由于床位仍然紧张,27日医院开放全院所有专科床位,敞开收治新冠病人,真正践行急群众之所急,做到应收尽收。
人力“一张网”
在抽调数十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支援了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站的情况下,医院调配医护人员及规培医师153人、四个护理组的护理人员,新培训46名重症医生、18+20名呼吸医生,补充重点科室力量,最大程度地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针对关键时期的关键科室——急诊医学部,院领导亲自轮值。此外,除“例牌”三班医护人员外,医院新增一个17:00~23:00的高峰支援班次,并安排三方总值高峰期驻守急诊,作疏通调配及心理工作。
诊疗“一张网”
为保证全院各临床科室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及时救治并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实行“分片包干”与“技术下沉”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安排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对各临床专科实行分区、分片包干负责,主要负责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巡诊工作,并指导治疗和出院等;由感染肝病科、心血管内科、全科医学科主治及以上医师骨干组建重点内科系统技术团队深入到各外科系统临床专科,长期驻点协助指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诊疗工作。
药品物资“一张网”
药品短缺、物资供应紧张,我们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患者盲目囤药,将药品留给真正需要的人,同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医院及时推出各种科普文章,药学部采取限量限购的临时管控手段,把销售单位从“盒”拆零成最小单位“片”/“粒”,且3天内不可重复开具,因为患者用药超过3天情况没有好转就要及时就医了。
同时,医院开设互联网医院,让不方便到院就医的患者线上问诊,安排医生线上答疑、开处方。药师“身兼数职”,把药品迅速打包、快递到患者手中。遇到紧急情况人手不足时,药学部主任周志凌亲自担任“跑腿员”“外卖小哥”送药,将急救药品送至患者手中。
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已建设战略物资应急仓库,用于常规储备医疗物资,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为此次紧急采购储备医疗物资争取了时间。
医学工程部联合多部门通力合作、从容应对,扩大所需医疗物资采购范围,多渠道多品牌采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N95口罩的实际采购量从4.21万只增加到14.87万只,隔离衣从0.24万件增加到1.5万件,防护服从0.6万件增加到1.2万件,抗原检测试剂从1.7万份增加到6万份。同时还紧急增购了400个床位的各类生命急救类设备,其中,紧急采购了55台各类呼吸机和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随着医院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增加,全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需求激增,为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正常开展,2022年医工组紧急调配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高流量吸氧仪等急救设备共818台次,在设备厂家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医学工程部主任、副主任亲自上阵组织医工组工程师利用专业知识自行安装、调试和培训使用医疗设备,为临床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保障。
“一老一小”不能忘
随着珠海市进一步落实新冠科学精准防控政策,“一老一小”成为医疗关注的重点。
近日,在珠海市政府的领导及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的统一协调下,珠海市人民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分别来到市养老中心、市社会福利中心和斗门区社会福利中心开展健康检查、疫情防控及安全排查工作,确保我市养老中心的老人们、福利机构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安全地度过关键期。
守护患者的同时,我们也要守护好医护人员。
翻了几倍的工作量、“消失”的同事,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医院关心关爱每一位珠医人,用心用情护好疫情防控战线。
12月26日,陆骊工院长、崔敏书记亲自来到病区慰问多个临床科室、护理单元以及重点岗位配,为大家送上退热止咳等对症药品,以及水果、坚果、牛奶等营养食物,配送到全院各科室和部门,温暖在岗职工及学生。
院工会还陆续为职工准备了黄桃罐头,沙棘原汁等提高免疫力的健康产品,并积极筹备春节福利、生日福利等,大大提升了各项职工福利的慰问标准。
为将人员战斗损耗降到最低,中药房连夜加班加点配制防疫方剂供给全院医务人员使用。
事非经过不知难。
“非常时期,也特别感谢病人的理解,见我们说不出话、听到我们咳嗽,患者会说声‘辛苦了’,其实病人更辛苦,他们因为需要帮助才来到医院,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正如春燕护士长所说,非常时期对所有人来说都不容易,或许对医护而言更是如此,但我们肩上有患者朋友的信任,心中有从医的一片初心,身边有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伙伴,我们不怕。
回望过去的三年,这三年对所有人来说是很特别的三年,对所有的医务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驰援武汉、开创方舱式大规模疫苗接种的珠海模式、支援广州方舱,承担珠海健康中心,同时保急诊、保重症,合并科室,调整病区,兜住群众生命保障底线,珠医人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千难万险不退缩,同心走过。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珠医精神”,始终相信彼此,相信阳光终将照亮未来。
撰稿:梁蕊
视频:转自珠海特区报
图片:陈丽仪
校对:郑思茜马海婷
审稿专家:董启超
复审:殷贝
审核发布:崔敏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一篇:你所相信的,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