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科普】“羊羊羊”横竖“羊”?口罩戴了也没用?
随着奥密克戎毒力降低,许多地区进行了防疫政策的调整:暂停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公共场所不再查验场所码,去药店买感冒药也不再登记。在这种情况下,发现不少群众出入公共场所开始不戴口罩或不规范戴口罩了。
那么,当前形势,究竟要不要继续戴好口罩呢?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建议您:外出依然要戴口罩,尤其是孕产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
1
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途径
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毒力下降,但传播能力更强,依然是通过以下途径感染人:
经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唱歌或深呼吸时,会从口或鼻中释放出含有病毒的微小颗粒,被密切接触者吸入或直接与人的眼、鼻或口接触便可能造成感染。
气溶胶能悬浮在空气中或漂浮至1米以外,因此当人长时间停留在家、办公室、医院、影院等通风较差的室内密闭环境时,包裹病毒的气溶胶可以通过人的鼻、口、眼等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不洗手或未消毒便触摸眼、鼻或口部而受到感染。
因此,不管是一次性外科口罩,还是医用防护口罩,都可以有效地阻隔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等直接进入到我们人体的口鼻,是阻断病毒传播扩散最有效、最简单、也是最经济的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不能保证绝对不被感染,却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概率。
2
日常防护,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即可
“日常外出,去人群不太拥挤场所游玩,或者搭乘不太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佩戴一次性的医用外科口罩就足够了。”
下面这些情况,可考虑选择更高级别防护力的口罩(比如KN95):
比较拥挤的交通工具或室内外公共场所;
去医院、发热门诊、养老院等高危人群聚集处;
家中有居家隔离的阳性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在与其近距离接触时;
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或需要外出就医时;
未及时接种疫苗者、免疫力低下和自身患有基础病;
在购买口罩时看清楚口罩的执行标准,可以参考以下购买依据: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执行标准是YY0469—2011
医用防护口罩的执行标准是GB19083-2010
KN95口罩的执行标准是GB2626-2020
您可以针对自己不同的暴露风险,选购相应级别的口罩,如果在买到的口罩外包装上看到这几个执行标准,那说明购买到的口罩是符合国家规范的。
3
不正确佩戴口罩,无法达到防护效果
3
如何正确丢弃口罩
口罩建议每天更换或根据使用说明书,如果变湿变脏,要记得及时更换。同时佩戴者如果胸闷、呼吸困难,要及时摘掉口罩。
通常来说,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1岁以上的孩子外出时都应佩戴口罩,N95不适合7岁以下孩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