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华西医学生用青春力量谱写抗“疫”战斗预备军的担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位医学生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都许下了庄严誓言。誓言中坚定的话语,不仅是承诺,更是需要去点滴践行的责任。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华西人集全院之力,同心坚守抗疫战线。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后备力量,作为抗“疫”战斗的预备军,华西的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们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奋战在治病救人一线,为夺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来听一听医学生们的心声与感悟。
医学研究生坚守岗位
在抗击疫情中成长
王智渊
2020级急诊医学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新冠疫情让今年的冬天显得格外特殊,一批又一批患者像潮水一样涌进急诊科。当听到科室需要支援的消息,我便不假思索报了名。从抢救室到监护室,观察室到发热门诊,密密麻麻的人流阻挡不了我们逆风前进的步伐,看着老师们发着高烧依然在一线插管抢救,听着老师们嗓子哑到无法说话还要指挥收治病人。相比于医疗技术上的学习,我从他们身上更学习到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医生的使命。三年时间里,我们作为后备役时刻准备着,改变着对疫情对生活的态度,不变的是对崇生、尚医的探行。
向昕杰
2021级急诊医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世上有一种人是我最为赞赏的,他能把黑夜的寂寞变成诗意,他能把毒辣的骄阳变成滋养,那便是不畏困苦、迎难而上的勇士。繁忙的急诊科中尽是这样的勇士,而我何其大幸能跟随勇士们的脚步在这特殊的时期里略尽绵薄之力。
正是这一段经历让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冠视角”,同样的病毒,之于我是一场熬过就是晴天的疾病,之于重症患者就是CT上白花花的触目惊心,但有一点在不同人身上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急诊的老师们带病上岗而流的汗水是对生命的敬畏,患者家属带着焦急情绪的等待是对生命的敬畏,而我亦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在抢救室里穿梭,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相信明天一定是个“晌晴天”。
黄子洋
2022级内科学(呼吸)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当初选择呼吸学科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也有了感染的觉悟,所以面对这一波疫情,在我心里,如何做好防护降低感染风险的想法远大于对感染新冠的恐惧。现在大部分一线医生康复之后已经返岗,大家更注重自身防护,也对新冠这个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新冠必然是一个长期与我们共存的过程,作为医生更是免不了要跟新冠打交道,经过这一时期,我更感受到选择呼吸科这一学科进行学习的强度,也更体会到作为呼吸科医生的责任。
周佳芮
2021级内科学(传染)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2月,学院发布了研究生“愿返尽返”的通知。但另一方面,收治的急诊重症病人越来越多,工作量比日常增加了好几倍,在ICU里更是明显。我陷入了极度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是内心对疫情的恐惧;一方面是身为一名住院医生的责任。11号的夜班后,我又开始发烧、全身酸痛,情绪一下子崩溃了,马上给医疗组长汇报身体情况,他非常关心我的健康状况,让我立刻回寝室休息。在发热的几天内,我有想过放弃在岗,但某天无意间听师姐说唐红老师在高热的情况下坚持连续几天出门诊;导师李红老师也是在高热的情况下还不忘去寝室走访关怀留下来抗疫的专硕们。他们作为我的前辈,比我年长很多,他们都可以坚持,我为什么不可以?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为抗疫冲锋陷阵是我们的职责。于是我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退烧后不久立即返岗参加一线工作,和老师、同学们奋战在一起。
王娅
2020级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放射)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在本轮疫情初始我也曾感到过害怕,害怕自己身体无法胜任当前的临床工作。但看着科室老师同学们都依旧坚守岗位,人手紧缺不得不带病上岗,职业使命感告诉我,要同我的师长同事们并肩作战,共渡难关。一周前我自己也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幸运的是在经过周末两天调整休息后,我顺利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放射科是维持整个医院正常运转中的至关重要一环,作为一名放射科医师,我能做的就是坚守岗位,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医院正常运转贡献出一份微小的力量。
徐如意
2021级内科学(传染)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2月28日,我在中西医综合病房支援,接诊新冠肺炎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患者。其中一名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患者,反复水肿四年,新冠感染后再发,伴新发呼吸困难。我们给予全面、综合的支持治疗后,病人状态渐趋稳定,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一个患者的诊治反映的是一家医院工作的情况:高效率的接诊,精准规范的治疗,医疗、护理、医技的团结协作,医患双方有效沟通相互信任,正是这些使得我们可以解决疑难重症。疫情当前,分外艰难,但我相信一定会如习总书记所言: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
贺甜
2021级内科学(消化)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2月30日,我在急诊科观察室轮转值夜班,参与收治患者10人。近期急诊科承担着巨大的收治病人的压力,上级老师和许多一线医生坚守在岗位,基本保证了正常有序的诊疗过程。医院对医务人员防护与保障到位,也使我们在一线工作更有信心。经过科室和医院的协调,病人的收治速度逐渐加快,急诊滞留人数较前明显减少,许多病人能在较快的时间里收住院治疗。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定能克服万难,始终为病人的健康护航。
贾清清
2022级内科学(呼吸)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2月28日,我在风湿免疫科岑筱敏医师组轮转,参与收治了一名重症肺炎的病人。这是一位82岁高龄的婆婆,入院时咳嗽、咳痰,伴乏力、胸闷气促明显,在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相关病情后,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立即启动重症肺炎诊治方案,并予以鼻导管吸氧和24小时心电监护,在科室医疗团队和护工团队的悉心照顾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查房时,婆婆一句话“医生,我想喝可乐,还想吃锅盔!”引得病房笑声连连,对于未来将从事呼吸疾病相关临床工作的我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患者笑着畅享呼吸更幸福的事儿啦!
住院医师恪尽职守
助力抗疫彰显担当
杜康
2020级麻醉科
社会人住院医师
12月25日,医院在眼科病房新成立了40张床位的新冠ICU,我们20位麻醉科住院医、主治医临危受命,每一个人都义无反顾地从手术间冲向了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的第一线。作为这个支援小组的组长,我主动请缨第一天值班。身为在ICU轮转过5个月的麻醉医生,我很庆幸,插管、心肺复苏、动脉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都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这对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至关重要。从下午到晚上再到凌晨直至天亮,我们从急诊妥善收治了17位新冠重症患者,不仅分担了EICU的压力,也向社会各界证明,不只是急诊和重症医生,麻醉医生也随时准备着加入这场攻坚战。职责所系,性命相托,定不负众望,凯旋而归!
石旦
2021级重症医学科
社会人专科医师
在这个疫情冲击的时期,我目前所在医疗组的王波主任和吴骎副教授带病坚持在岗,他们教会了我怎样更精细化管理危重病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重症医学的魅力和担当。同事们陆续感染,但稍作休息后继续上班,只因为作为重症人,放心不下一个个嗷嗷待疗的患者,也不想让其他坚持在岗的同事太累。患者和家属们也更多的是理解和信任医务人员。我想,在这个全民与新冠病毒战斗的时期,我们所有人都是“最可爱的人”,我相信我们终将战胜这场疫情!
衣火呷莫
2021级全科定向
住院医师
12月17日,我在感染性疾病中心雷学忠老师组轮转。作为最先收治新冠阳性患者的隔离病区,科室里的医生护士都陆续感染,病人病情一个比一个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手脚不够用。半夜两点左右还在病房奔走时,一位肝病患者突然呕血抢救,我忙到凌晨五点多;走在取血的路上,又冷又累又困,自己也还是个新冠患者,有点委屈,但想想自己的这点累能帮助到别人,甚至让这个患者活下来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就觉得值得了。这也许就是很多跟我一样通宵达旦奔走的医务人员坚持的理由吧。我为自己能在疫情之下尽一点力而高兴,也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太多,希望自己保持住学习的热情,成长为更包容、更温暖、更靠谱、更有责任担当的人,努力去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刘力滴
2022级全科
社会人专科医师
医院紧急成立了临时综合病房,我有幸加入支援队伍,尽一点绵薄之力。综合病房医护人员沟通积极、配合高效,患者下午5点到急诊就诊,7点就已经在病房展开治疗了。为和时间赛跑,全力救治生命,每一位华西人都在竭尽全力,血液内科牛挺主任深夜都还在病房指导诊疗、调配资源;医疗组长徐娟、董天、刘志刚老师常常处置危重患者到凌晨;小儿外科冯黎维护士长一边着手各项救治工作,一边“蹲守”物资,哪里可能有呼吸机哪里就有护士长的声音:跑步去推回来给某某病人用上。这些只是我工作所见的冰山一角,我相信华西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我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做着份内之事,担着医生应尽的职责,只愿每位患者能喜笑颜开、顺利地走出医院!
阿旺次仁
2022级骨科
西藏委培住院医师
病人一直源源不断地收进病房,为了保证日常的医疗工作,高烧的医护们就吃了退烧药来查房、看门诊。值夜班的时候也吃着退烧药,大家互相支持,你稍微好点你就多干点,我康复好一点就换你休息下。但好在每一个人都能吃苦、能扛,科室的一切医疗工作正常运转。面对身体的不舒服,我们也想躺着休息,但职业的责任心让我们不敢休息,哪怕被强制休息,我们也只肯休息一天、两天甚至半天,因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是我们的天职。
石锦
2020级骨科
社会人住院医师
作为一名一线医生,经历过新冠病毒的感染后,更能体会到患者的苦痛,我会勇敢挑起医生的责任,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决问题。虽然由于新冠的冲击,骨科择期病人收治减少,但还有许多的新冠患者等待救治,各种发热、咳嗽、甚至呼吸衰竭等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处理,虽然能力有限,但一定尽心尽力,为临床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的力量。
彭雨露
2021级规培护士
ICU是新冠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一条防线,医护人员便是那生命的守门人!近期新冠危重患者数量增加,ICUers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任务变得更加繁重,但我从未退缩过,主动提出申请加班。当科室护士因身体不适临时排休时,我主动接替继续奋战在临床一线,哪怕自己也有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既然当初选择了护理这份职业,不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也要攻坚克难,一往向前,用生命去保护生命,这是一身白衣的荣光啊!作为一名华西规培护士,在特殊时期,能够成为战胜新冠病毒防线的坚定一环,我感到无比自豪。
王鑫蕊
实验医学科
2021级规培技师
断断续续的咳嗽声、繁忙的脚步声、连续催报告的电话铃、标本随气动管道传送的碰撞声,再加上时常出现的仪器报警声,这就是应急普检组近期的工作旋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新冠病毒感染人数骤增,急诊标本如浪潮般向我们卷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组上很多老师带病上岗,主动请战,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诠释检验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科室一份子,有幸同老师们一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尽快尽早地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是我们的使命。冰雪终化于春溪,这段艰难的日子也终会过去,但成为一名优秀检验人的步履永不停息!
7大暖心行动
温暖关爱医学生
华西临床医学院是同学们最牢固的后盾,最坚强的铠甲,所有华西人也会一直和大家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成为彼此最可靠的战友和支撑。为了筑好大后方,学院实施了温暖关爱医学生7大举措:
1.
紧急调配防疫物资,申领4.5万只N95口罩,于12月14日起每周通过各专业研究生组长领取发给在校全体研究生同学,协调医院增加口罩储备;
2.
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设立专项爱心基金,方便学生快速、免费就诊;包括住院的费用,在大学医保之外,全部费用由医院兜底;
3.
辅导员点对点联系科室、班主任摸排统计学生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状态、目前是否在校,反馈给导师,加强关心关爱;
4.
成立关心关爱小组,紧急协调退烧药、抗原检测试剂盒、退烧药和咳嗽方、咽痛方中药包、N95口罩、水果等物资,在校的生病学生由辅导员、科室班主任等及时将送达,并通知同学们根据需要到学院领取抗原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
5.
发挥科室党支部力量,组织各科室成立了关心关爱小组,教学主任、导师、班主任分别通过多种形式走访了每一个寝室(发放牛奶、温度计、水果、口罩、梨,药品,消毒液、抗原检测试剂盒等),看望每一名在校的生病研究生;
6.
辅导员给每位生病学生打电话,一对一关心关爱;将新出现症状的学生名单及时反馈给导师,协同导师持续每日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7.
每栋宿舍楼设立楼栋长,每日巡视楼栋内同学特别是独居同学的基本健康情况;如遇紧急情况需就医或卧病不起等及时报辅导员;收集本楼栋同学的困难及需求信息,协助解决同学的实际困难,如:给病重独居同学送药、送饭等;建立畅通本楼栋的沟通渠道。
感谢自愿守在一线的临床战斗岗位的同学们,
致敬所有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勇士们。
危难之际总有青年们挺身而出,
你们是华西的骄傲,你们是华西的未来!
相信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