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坚守| 今天,他终于告别了重症病房……
87岁的林阿伯(化名)今天终于搬出了重症室,迁入呼吸科普通病房。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生死边缘的挣扎,他与儿女都对这来之不易的“新生”心存感激。
他们说:“这真是一个奇迹!是新年最好的消息!”
24日凌晨1点多,林阿伯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持续低烧、咳血痰、腹泻,甚至呼吸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被家人急送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谁知,老人情况急转直下,入院仅3个小时,医护团队就紧急将他迁入科室重症病房,启用了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氧疗。住院期间,老人血氧饱和度一度下降到88,心率狂飙到120,喘不过气,呼吸困难,医护团队一次次及时救治。在重症室全满的情况下,除了忙碌的医疗工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们还每天喂病人们喝水,帮他们翻身做俯卧位通气,让肺更好地“呼吸”,同时关心他们的需要,给予无限的安慰和鼓励。
“不要紧张不要怕,叔叔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今天趴得比昨天好哦!”
“记得要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再来加油加油!”
在声声温暖的鼓励中,阿伯从痛苦绝望中振作,情况一天天好转起来。当2023年新年来临时,老人家血压和血氧都回复正常范围,心率也降到了80-94。他开始主动和医护人员聊天,对这些在床边亲切陪伴了10多天的“后生仔们”,阿伯现在终于能好好地跟他们说说话。
每一位重症病人的身后
都承载着一群家人的期望
作为抗击新冠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
此轮疫情高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承担着救治专科危重症患者的要责
出色完成了许多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下面让我们跟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纪检委员、
主治医师林秀丽
了解他们的坚守
中午12点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纪检委员、主治医师林秀丽结束了连续近14个小时的工作,处理完最后的几个医嘱,和明日出院的患者及家属沟通了病情,交待完注意事项,方才下班回家吃饭。
林秀丽医生在与患者沟通
为了安心应对当下的工作挑战,避免传染家人,最近这段时间,林秀丽和在超市上班的姐姐商量决定住在一起,把两个孩子交给母亲和丈夫照顾。
很多同事因为担心感染后影响到家人,都选择独自住在酒店里。我们最大的担忧是“后院失火”无暇顾及,只要家人都安然无恙,我们即便自己感染了,也能安心工作。——林秀丽
12月23日,负责值夜班的林秀丽一整晚会诊了30多个病人,全是发热患者,一整夜,她奔波在抢救室和病房之间,走着走着就突然感觉喘不上气来,说话困难,下班后她就发现自己发烧了。
“八成是中招了,最近我们基本上一班倒一个”,根据前几班同事的经验,林秀丽冷静地判断了自己的情况,决定赶紧回家清洁和休息。担心传染给家人,回家进门后,她把衣服书包鞋袜都丢在卫生间紫外线灯消毒半个小时,然后洗澡,然后单独洗衣服、清洁洗衣机桶,晾晒完的衣服也要在紫外灯下再消毒半小时。出现发热后,林秀丽自己在家隔离一间,全天都戴着N95口罩,睡觉也不摘下,吃饭也是自己单独待在房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不分昼夜救治患者
25日晚上,休息了一天多的林秀丽刚刚烧退,突然看到同事在科室群里求援的消息。原来,当天值班的同事洪平阳白天就发烧了,仍坚持着会诊了40多个病人,直到感觉撑不住了才发出求助。还是夜里10点多,她赶紧穿好衣服,顶着寒风回科里帮忙,一夜不休地工作,一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多。万幸的是,而后林秀丽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科室同事都称她为“钢铁战士”。
目前,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两个病区床位早已全住满了重症患者,同时还要兼顾线上线下大量的门诊工作,科室陈波副主任医师最多的一天甚至看了180名门诊患者。全科98名医护人员,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已是凤毛麟角。
不能倒下!现在我们医务人员绝不能一下子都倒下!我们还需要保存实力!虽然是真的很辛苦,但科室兄弟姐妹们都在积极互相帮助和关怀,共克时艰。——林秀丽
抗疫整整三年
对他们来说
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
但作为党员、作为医者
现在也是人民群众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新的挑战还在继续
我们唯有继续为辛勤的一线医护人员加油
道一声“珍重”
-END-
文字·编辑:张舒姗
图片: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