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医】4个调养方法,助你冬日好眠
特色中医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
你是否辗转反侧
因为失眠饱受身心煎熬呢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脏气法时”,认为睡眠与阳气的升发潜降密切相关,阳气升发潜降不及或太过,均可导致失眠的发生。因此冬季人体阴阳之气消长、交替的节律,导致失眠最为明显。
冬季失眠症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胸闷、头晕、记忆减退、心悸不宁、心烦、急躁易怒、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多思多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夜尿频多等。
《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里的闭藏,告诉我们做到“四调”,即调精神、调起居、调饮食、调呼吸。
1
调精神
冬三月应随着天地阳气的潜藏,人的身心能量也应同步回纳潜藏,故在精神上应收藏自己的意志和心神,减少不必要的计划,降低各种欲望,让人的精神处于安静内守的状态,调摄不良情绪,避免激动多怒。
冬日可多晒太阳让人体的阳气在白天得到很好的升发,为夜间阳气的潜藏作好准备,这也是调养情绪抗抑郁的自然疗法。睡前2小时放下手机,避免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放下白天工作和生活中问题思虑。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2
调起居
指冬天当个“懒人”,早睡晚起,建议晚上10点左右睡觉,起床的时间可与太阳升起时同步或稍晚为宜。平时穿厚衣服,做好保暖,顾护好人体阳气,切忌“美丽冻人”。注意滋养肾阴肾阳,节制房事,收藏好肾精。平时适当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睡前可用热水泡脚30分钟,再用手心揉搓脚心10~20分钟,直至发热。
3
调饮食
一是指晩餐进食时间以睡前4小时宜,不宜过饱,忌临睡前进食,以避免“胃不和,卧不安”。二是指冬季饮食宜贮藏热量,饮食多温少寒,少食寒凉生冷食物,补肾助阳以“藏热量”为主。
推荐食疗单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
当归30g、生姜30g、羊肉500g。
【做法】
1.羊肉去骨,剔去筋膜,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切成小块状;2.砂锅内放清水,下入羊肉,放当归、生姜,武火烧沸,去浮沫,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黄芪党参当归乌鸡汤
【食材】
黄芪30g、当归5g、党参15g、乌鸡一只大约1000g。
【做法】
1.乌鸡切小块状,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2.砂锅内放清水,下入乌鸡,放黄芪、党参、当归,武火烧沸,去浮沫,文火炖2小时至乌鸡肉熟烂,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4
调呼吸
是指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通过调息来调神,可学习放松身体,正念呼吸的方法。睡前可作身体扫描练习。也可练习传统功法如太极拳等。
如果自我调节方法效果欠佳,你也可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失眠心身调理专科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本期供稿:中医科陈霞李俊贤)
医师介绍
陈霞
副主任医师二级专家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养生保健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养生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其学术思想认为:疾病是生命呈现的舞台,人之生命乃身心神三位一体,故治病注重生命自身、生命与自然的整体性、和谐性。
尤对情志致病学说有深刻认识,特别对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类疾病、乳腺及甲状腺结节、乳腺甲状妇科肿瘤术后身心整体养护、月经病、痛经、更年期疾病、女性皮肤抗衰养护等方面,针药并举,药、膏、茶饮调配,医养同调,身心同治,特色突出。
门诊时间:
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周三下午(特需)(中医科门诊三诊室)
佘姝娅
副主任医师五级专家
硕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擅长:运用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各种常见病以及亚健康焦虑失眠等病症。
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中医科门诊四诊室)
李俊贤
主治医师
博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讲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运用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消化、呼吸、内分泌等疾病和长期慢性疾病抑郁焦虑失眠等心身病症。
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中医科门诊十六诊室)
谢强宁
技师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任四川中医药信息学会痹症专委会委员,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擅长:失眠、面瘫、眩晕、耳鸣、耳聋、便秘等疾病,擅长运用传统针灸、推拿手法治疗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力于运用传统治疗手段(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治疗头痛、颈腰疼痛、痛经等痛证。
门诊时间:
周五上午(中医科门诊十三诊室)
文字编辑丨卿俊美术编辑丨康薇静
责任编辑丨胡宗彦
四川省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后直接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