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老人,26岁的孕妇,他们入院治疗遇到了……
近段时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们,争分夺秒进行医疗救治,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那么,患者数量增加、医疗资源紧张,患者来医院就诊、住院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下面这个视频告诉您。
市民司奶奶今年71岁,之前肺部做过手术,近期患上感冒之后咳嗽不止。上个月底,司奶奶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老年医学科进行住院治疗。当时,住院患者较多,司奶奶很担心没有床位。然而,医务人员对住院患者的床位进行合理安排调度后,让司奶奶顺利住进了病房,及时接受治疗。
司奶奶说:“医护人员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医疗服务。我生病来医院的时候还不知道是否能顺利住院,因为来看病的人太多了,没想到他们当天就安排我住进老年医学科病房。”
前不久,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健中心院区产科,一位26岁的孕妇因发烧紧急入院。医生和护士们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并组织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内分泌与代谢内科等科室的专家会诊,迅速研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最终帮助这名孕妇顺利生产。
“当天晚上我们赶到医院后,直接享受孕妇绿色通道,医生很快就帮我办了住院手续,并且尽最大的努力救治我老婆,把她从病痛中拯救出来。我非常感谢他们。”孕妇家属邹勇说道。
对于病情危重的产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门开辟了转诊绿色通道,以便及时开展接诊和救治工作。
“医院对送来的孕产妇一直保持开放绿色通道,她们可以随时24小时来院就诊。如果危重孕产妇需要转诊,当地医院和我们提前联系,我们这边做好充分准备后,他们就转诊过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张宇骄说道,“有些危重孕产妇需要在转诊前进行特殊处理,我们还会远程电话或者微信和他们保持沟通,做好转诊的充分准备,确保孕妇能够平安转运到我们科室,开始下一步的救治。”
近段时间,因感染新冠病毒后诱发疾病的患者数量增加,为此,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诊疗流程和科室、人员调度进行了优化,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我们进行一个分层分类的管理,外科病房就收治新冠肺炎的普通型患者,内科病房以收治重型患者为主,在中心ICU和各专科ICU则收治危重症患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吕沐瀚介绍道。
西南医大附院的互联网医院开通了病毒性感冒专区,为广大的患者朋友提供了在线的咨询问诊、开方等功能。“现在医院的救治原则就是保安全、救重症、防死亡,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患者数量增加,医护团队和专家团队也需要靠前作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组了医疗资源,落实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救治体系,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我们把二线的医生下沉到一线来帮助处理病人,三线的教授、科主任、院领导也带头进到临床一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吕沐瀚说道。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医院组建的医联体单位和专科联盟,对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就医需求的患者建立上转下转机制,畅通转诊渠道,落实分级诊疗。”通过组织医疗与管理专家团队下派和适时远程会诊相结合的方式,西南医大附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真正达到三级诊疗制度落地实施,辐射周边区域发挥救治作用。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医院是他们冲锋陷阵的战场;
而对于患者来说,医院则是守护健康的避风港。
如今,医护人员们顶着患者数量增加,工作量增加的压力坚守岗位,持续奋战,用敬业担起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责和使命。
文/童瑶、路霞
图/综合整理
视频/来源于泸州广播电视台
校对:黄黎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春节就诊指南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
入院注意事项
|
孕妈妈“黄码”咋个办
|
核酸检测
|
脊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