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东林:肛肠疾病无小事
卷首语
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需要全民共同提高健康素养。
2023年的伊始,当我们关注持续了三年的新冠病毒时,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其他疾病,只有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的屏障。
2023年1月6日-8日,第九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在广州举行。在此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消化道领域专家共聚探讨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胃癌等消化道领域疾病之际,我院联合广州日报融媒矩阵将深入大会一线,捕捉大咖的身影,将消化道名医团队邀请到台前,共同为大众健康齐心科普,推出一系列囊括报纸、APP图文、视频的融媒报道。
任东林:
肛肠疾病无小事
“切口是外科医生的签名。”
“把最美的手术当最好的礼物送给患者。”
“医疗不单是治疗,还有关心、管理、爱护,通过以治疗为主的管理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不能随便放弃患者。”
……
在医院盆底肛肠外科首席专家任东林教授的眼中,除了专业领域的疾病治疗本身,他对医学也有自己的人文思考。
出版了《镜子》等诗集、散文集的任东林,将数十年来关于医学的一线实践和思考熔炼在文字里。在第九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来临之际,我们走进了任东林教授的诊室,倾听他关于常见肛肠疾病的科普、关于外科医学以及生命的思考。
谈痔病:
这是一个古老的疾病
痔疮的历史非常久远,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疾病。
民间说法是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说明痔病的发生在人群中是很普通的,其实在临床中,婴幼儿也可以是痔病盯上的人群。
流行病学显示,我国人群中患有痔病的比例在50%以上。
然而,有痔病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干预,更不意味着动不动就要手术治疗。实际上,在任东林看来,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痔病是很少的,随意手术以及切除范围过大,都属于痔病的过度治疗,“多数痔病对我们生活的困扰是有限的,有的人可能因为短时间饮食、生活改变出现痔疮症状,但它没有构成长时间的影响。临床上只有一部分的痔病会发展成严重程度,从而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长时间的困扰,临床中大部分痔病不需要特别去治疗。”
对待痔病的态度,首要做的一点是积极预防,特别是从生活方式、排便习惯上去做好预防工作。
专家介绍,日常中有一些因素会容易导致痔病发生:一是顽固性便秘、长期腹泻等,都容易诱发和加重痔病;二是女性怀孕生育过程,可能跟孕激素的增长、盆腔压力增加等因素有关;在自然生产过程中产程长,有的是巨大儿,导致痔疮的发生;三是一些特殊的久坐久站工种;四是随着年龄增加身体退行性改变;还有一点是遗传相关。
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保持排便通畅,保持正常排便。久坐久站要多活动一下,减少排便困难,减少肠道特别是消化道末端的淤血,这些做法对于预防痔病发生都是有好处的。需要提醒的是,女性在怀孕生产的特殊时期,要注意摄入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果有痔疮脱出、排便困难等情况,要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排便是生物学行为,人会用社会行为驯化它,例如如果有便意时人为抑制,早期可能慢慢淡化,远端粪便回流倒回结肠,慢慢变硬导致排便困难。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排便的生物行为,不要过多人为抑制它,养成自然习惯,如早上起床或者中午休息或者晚上下班后,在比较空闲的时间段养成相对固定的排便习惯。
任东林提醒,要慎防痔病的过度手术治疗。一般而言,有相关明确指征才需要考虑做手术,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不要见痔就治,痔病的治疗在于解除和缓解症状,而非所谓的根治。根治的概念是针对肿瘤而言,而非像痔疮这些良性疾病。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反复出血导致贫血、反复脱垂影响到生活工作、脱垂后回不去、出现各种并发症、个人特殊需求等情况。临床上强调不同痔不同治。
谈老年便秘
老年人年龄大了饮食结构改变、胃肠功能减弱、活动度减少等因素,都有可能改变排便习惯,从而导致老年人便秘。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要重视排便,年轻人除了关心老人家吃了没,平时也要关心他们排便了没。生活方式上注意饮食,老年人也要适当活动。
如果老年人出现排便困难,要及时找专科医生指导,适当的药物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排便的药物有很多类,个体化应用这些药物帮助老年人自主排便,而不是因为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药物。对于特别困难的排便,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谈肛瘘
可以理解为,肛瘘是在肛门内有一个内口,肛门周边皮肤有一个外口,有一些异常分泌物,肛门周围感染性病变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破溃、流脓。肛瘘是临床中常见的良性疾病。最开始会有肿痛,切开引流后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从而形成肛瘘。
肛瘘麻烦在于,临床上有简单肛瘘,里外一个口,中间一个瘘管,管穿过了肌肉,这是比较简单的情形;
如果因为感染会四处扩散,可能有几个内口、几个瘘管,跟肛门周围肌肉形成很复杂的关系,这样的复杂性肛瘘会带来反复复发的问题,这个处理也很考验外科医生的外科手术能力。
谈医学:
“别人觉得简单的问题,我从来不觉得简单”
目前,由任东林一手创建的中山六院肛肠外科,每年接诊从省外及国外慕名而来的病人比例约占25%以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部分疑难病例(直肠阴道瘘、骶尾部肿瘤、复杂性肛瘘、会阴损伤)接诊数是全世界单中心例数最多的科室之一;复杂性肛瘘诊治病例超过4000例,尤其是极复杂肛瘘,被同行誉为“复杂肛瘘的终极治疗基地”;至今诊治骶前肿瘤已超过150例,成为世界上该病最大的治疗中心。
在他个人的记录中,2007年-2011年,在外科界特别流行的手术视频大赛的初始阶段,一般一年举办一次,用刀如神的任东林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结直肠外科手术演示大赛一等奖。
问及任东林教授,这些是怎么做到的?
任东林的回答里,更多是关于医学的思考。他坦言,这么些年来他从来不会迷失。医生面对困难、面对生命,永远没有自满,永远应该是谦虚的。
“我是很自卑的,面对困难、面对那么多苦难,我都超级自卑。遇到很简单的问题,别人觉得简单,我绝对不觉得简单。”
医生为何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努力?
任东林坦言,成长过程中没有也没机会走弯路。当医生的快乐是别人没办法复制的快乐。病人的恢复,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宽慰。
在医学攀爬的无穷之路上,别人能做的你一定要会做,别人不会做的,你也要能做到,而且要做好。要把不能做的当作一个目标引领你前进。
医疗不单是治疗,还有关心、管理、爱护,通过以治疗为主的管理是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不能随便放弃患者。
医无止境,总是要不断地努力。
【任东林语录:】
在困难的病例手术中,经历刀锋、生死的边缘极致的体验,刀锋中经历极致的压力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这种快感是其他东西都带不来的。如果你把事情做到极致了,自然而然就会有回报。当医生的快乐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快乐。
——任东林
专家资料
肛肠外科任东林主任
医学博士,教授,我院肛肠外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
从医34年,擅长大肠肛门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对痔病、肛瘘、肛裂、顽固性便秘、不明原因肛门疼痛等肛肠良性疾病,及结直肠肿瘤、大便失禁及一些少见的肛门直肠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及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国以盆底整体理念为指导进行盆底功能性疾病诊断治疗的先行者之一;早年曾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结直肠肛门病手术录像大奖赛一等奖;获“岭南名医”、“国之名医”等称号。
学术任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器官功能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副总编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1号楼3楼名优专家门诊
终审:朱昌平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推荐阅读
✦
►
2023,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
2022,中山六院人的坚守
►
【答个疑】
“水泥封鼻”、“刀片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