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肿星锐】胡彬:业精于勤 在优秀团队成长
川肿才俊
胡彬:业精于勤在优秀团队成长
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不善言辞,辛勤付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躬身前行,润物无声,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坚守数十年为患者点燃心灯。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胡彬就是这样一位医生。
2011年,胡彬进入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11年来他从一名住院医师,逐步晋升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求学态度和严谨的诊疗作风,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在科研上不断探索,立志用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感让病患获益。
在王牌科室的顶级团队成长
“大家今天辛苦了,一定要注意病人的术后情况,随时联系我。”刚做完当天最后一台手术的胡彬不忘嘱托大家关注病人的恢复情况。
其实,这样的嘱托胡彬已经重复了上千次。作为医院胸外科技术骨干,青年医师中唯一具备四级手术权限的医生,胡彬是胸外科手术最多的青年医师,在手术日当天要主刀完成5台手术。据统计,胡彬所在的治疗组在2021年手术达到900例,位列医院各医疗组第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各行业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尖端技术及产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方式。2021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开展国际最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胡彬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投身新一轮胸外科技术升级进步,成为胸外科首批获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资格的青年医生。仅一年零三个月,他们开展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600余例,在全国各大胸外科月排名稳居前6。
做这么多手术,累不累?胡彬说:“累肯定累,但工作不是一个人完成,医疗工作是团队完成。靠我自己很多事情是没办法做好的。”
突出的工作成绩归功于自己所在的团队。他表示,“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团队非常优秀,奋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保障患者健康。能取得一些成绩是因为我在医院王牌科室的顶级医疗团队。团队的李强教授、杨晓军主任医师都是全国和西南地区赫赫有名的肺癌外科专家,医教研学术全面引领科室和团队专业发展方向。我们青年一代一定会借助老师们搭建的国内领先平台积极进取勇攀高峰。”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操作时间可能只有数小时,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不止于此,从病人的收治到健康出院都需要医生时刻关注。尤其是在面对疑难病例时,胡彬所在的团队会通过多学科会诊,竭力为病患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如何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感、怎样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生活,这些都需要医生考量。
“这个病人收治时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经过我们的综合治疗,患者不管是从治疗效果还是生活质量上,都有改善。”胡彬介绍,前不久刚刚顺利完成的一例局部晚期肺癌切除手术,当时患者身体条件差、合发症多,再加上病灶位置隐蔽,预计手术切除难。四川省肿瘤医院通过肺癌多学科MDT多次会诊,前期对该病人进行国际上开展较少的术前ALK靶向新辅助治疗,患者局部晚期病情得到极大缓解,获得了彻底手术切除机会,有力保障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个病患的救治过程,是四川省肿瘤医院医疗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医生对于生命至上的不懈追求。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胡彬的描述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医生凝心聚力、为患者负责的医者本心。
胡彬表示,自己也只是这个医疗团队的小小缩影。“团队中每个人都很辛苦,我很荣幸成为这个优秀团队的一员。作为青年医师,我各方面都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未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能够和团队一起更好地成长。”
医精于研与同仁共登峰
业精于勤,医精于研。完成外科手术同时,胡彬坚持进行科研探索,在医学研究的领域里奋勇争先。他潜心外科临床问题出发的科研,期望利用严谨的科研方法解决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
他在四川省肿瘤医院青年医师中,省市级课题立项最多,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胸外科首篇医学1区SCI,文章报道的危重并发症救治方法具有国际首创性,影响因子18.957。
最近,胡彬顺利完成了“胸腔灌注生理盐水防治全肺切除术后心脏疝危重并发症”的系列研究项目验收工作,这些研究项目成功表明了水能载“心”。
所谓水能载“心”,就是生理盐水把疝出的心脏又“推”回到心包腔。该方法是四川省肿瘤医院防治全切除术后心脏疝并发症独有的诊疗模式。医院团队在使用生理盐水灌注胸腔后,发现患者心脏很神奇地出现自动还纳,免除了二次急诊手术复位,进一步实践中对于术中已产生心包缺损的病例,术侧胸腔直接灌注生理盐水也成功预防了心脏疝的发生。该技术的推广将有力防治全肺切除术后心脏疝,降低该危重并发症的死亡率。
在这项临床救治技术改良和探索过程中,胡彬付出了大量心血。“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我们研究清楚了心脏疝出现的条件,以及在预防过程中加水处理方法的成功原因,并总结以前方法不完善之处。”
为了确保研究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必须高度模拟手术环境。“实际上我们做的工作相当于是把手术团队、麻醉团队、监护团队全部都搬过去了,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在临床上提出问题,从问题的研究到问题解决,最后相关的研究成果又可以运用到临床中。就是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不断推动医学实践的进步。”
胡彬简介
胡彬,男,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胸外科二病区主任。
电子科大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小结节诊断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分会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胸外科专委会秘书。
科研项目:
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四川省卫健委应用基础重点课题,四川省医学会青年创新项目,四川省干部保健课题,成都市科技局重点研发项目。主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研发项目2项。
学术著作:
第1作者发表医学1区(IF:18.967)SCI论文,国际国内学术期刊论文20余篇,参译国家级专著《心胸外科精要》。
研究方向:
肺癌外科治疗的临床与基础,曾获得全国胸外科青年医师手术视频比赛二等奖。
擅长领域:
擅长肺癌,食管癌,胸腺瘤机器人/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肺小结节精准诊断治疗,三维重建精准肺段技术,胸外科快速康复,胸部肿瘤个体化治疗等。
扫描以下二维码
关注四川省肿瘤医院公众号
↓↓
微信名/四川省肿瘤医院
新浪微博/四川省肿瘤医院官博
THEEND
责任编辑|李岳冰、古昌伟
四川省科普基地
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
四川省级科普基地能力提升项目
赞一下你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