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平: 结直肠癌重视二级预防,提倡45岁以上普筛
卷首语
做好健康第一责任人,需要全民共同提高健康素养。
2023年的伊始,当我们关注持续了三年的新冠病毒时,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其他疾病,只有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的屏障。
2023年1月6日-8日,第九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在广州举行。在此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消化道领域专家共聚探讨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胃癌等消化道领域疾病之际,我院联合广州日报融媒矩阵将深入大会一线,捕捉大咖的身影,将消化道名医团队邀请到台前,共同为大众健康齐心科普,推出一系列囊括报纸、APP图文、视频的融媒报道。
近年来,广东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
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平均年龄比欧美国家要提早十年,平均为59岁。结直肠癌的出现,有75%-80%是从腺瘤转变过来,“孕育期”可长达十年,因此,通过筛查这一肿瘤的二级预防方式,有相对宽裕的时间窗可截获肠癌癌前病变信号,及时阻断肿瘤的生长壮大。
专家建议,肠癌的筛查应提前,从45岁开始实施普筛。
目前中山六院结直肠癌(除晚期肠癌外)总体上治愈率可达到75%以上,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该院将结直肠癌划分出四个亚型,并总结出对应的专业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肠癌的患者,专家表示,免疫治疗对于其中一个亚型效果明显,因此患者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数据显示,中山六院是全国收治结直肠癌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之一,1400多张床位中,有过半是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结直肠癌患者,在低位肠癌患者占比高的情况下,其保肛率仍能达到90%以上,并且在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方面,做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结直肠癌:
要重视二级预防
结直肠癌,从生活方式上,对它发生的原因临床研究中还没有找到很明确的关联性因素。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发达地区发病率更高,例如中国的东部发病率比西部要高很多,城市比农村要高很多。
近年来,广州地区结直肠癌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中已经位居第二位。
面对当下的发病趋势,中山大学“资深名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表示,针对结直肠癌这一肿瘤的特征,从预防角度来看,二级预防比较可靠,而且可以取到良好的效果。
“一级预防是锻炼身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哪种疾病都是需要的。从医生角度,我们更重视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就是你在有癌前病变或者有这种可能性的时候,及时通过筛查发现出来,及早阻断病情的发展。”汪建平介绍,“尤其是结直肠癌,二级预防的效果比其他肿瘤要好得多。这是因为,例如肝癌这一恶性肿瘤,发展相对比较快,一年做一次筛查可能都来不及抓住它的病变,可能给它半年时间在体内就会发展得不可收拾。但是结直肠癌的出现,有75%-80%是从腺瘤转变过来的,这个转变过程要十年左右或十年以上。在这期间,如果中途把它阻断,那么就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因此,从结直肠癌外科医生的角度来说,结直肠癌的二级预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汪建平教授进一步提醒,中国人跟欧美国家发病年龄有所不同,欧美国家中位高发期是69岁,我们国内会提前十年,平均在59岁。因此,建议针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前移,提前到45岁,甚至有条件的可以前移到40岁。专家提醒,对于45岁左右的人群,如果没有做过肠镜的,应该增加肠镜的检查。
保肛率
如今直肠癌中需要切肛的不到8%
随着近年来对于肠镜筛查的科普和重视度增加,不少市民对于肠镜的接受度也增加。结直肠癌早期发现的占比也在逐渐增多,如今有15%以上肠癌患者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在专家眼中,这一数据应该有待进一步提高。
早期肠癌治疗费用较低,且有90%以上的治愈率。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肠镜之前,中山六院也研究一些针对肠癌的筛查手段。开始,有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做粪便潜血检查,对于粪便潜血阳性的患者,可以选择做肠癌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取一点大便,寄回来检测,结果就出来了,很方便。”汪建平教授表示,它诊断准确率非常高,检测结果与肠镜的总符合率达到90%左右,这是一个突破。但是,这只是一个中间选项,最终确诊依然需要肠镜这一金标准。
对于确诊肠癌的患者,也无需特别恐慌。随着过去二十年医学的进步,患者的保肛率也在不断提高,如今达到90%以上。
“直肠癌手术真正需要切除肛门的不到8%。我们医院的保肛率会更高,切除肛门率更低。这是因为现在我们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都非常关注,给他们评估具体的分期。保肛的标准也一再更新,直肠癌远切缘的安全距离由5cm缩短为2cm的新标准,有的患者甚至缩短到肿物在肛门附近也可保肛。”汪建平表示,很多来的患者为了保肛来到了中山六院,因此在中山六院低位直肠癌的患者比例会更高,他们的综合保肛率仍然能做到在全国范围内领先水平。
此外,除了保肛,更需要重视术后生活质量。据介绍,中山六院关于结直肠癌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们很早就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前肠癌术中会难以避免地切除相关神经,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影响,后来做到50%患者可保留相关神经,现在我们可以做到80%多以上可以保留相关的功能神经,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汪建平教授表示。
中晚期肠癌:
免疫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据统计,十年来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相关的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了约10%,位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汪建平教授介绍,最近二十年,尤其过去十年,结直肠癌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目前中山六院结直肠癌1、2、3期(不算第四期转移得比较晚的类型)总体上治愈率达到75%以上,很多肿瘤达不到这个程度,这一治愈率数据比二十年前提高了10%以上。
目前,中山六院所拥有的1400多张床位中,有半数以上是治疗结直肠癌这一疾病,“我们每年治疗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达到5000多例,国内一般三甲医院一年有500多例已经算多了。我们这边每年的样本量都很大,所以积累下来的治疗经验也相对多些。”
对于中晚期的肠癌患者,中山六院在国内很早就开展多学科讨论、分析,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从而实施治疗的诊疗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肠癌患者,有的适合经过放化疗再进行手术,有的可以直接手术,有的化疗以后再手术效果很好,有的免疫治疗便可以达到效果,有的需要等待观察再择手术时间。为了做好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工作,该院结合大量的临床数据并综合国内外研究,将结直肠癌细分为四个亚型,每个亚型有对应的治疗方案。
在结直肠癌细分的四个亚型,其中有一种亚型对于免疫治疗有明确疗效,这类患者如果匹配上免疫治疗,肿瘤的治愈效果比起传统治疗方法好很多,这给一部分晚期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此,汪建平教授提醒,目前的治疗手段,有的对晚期肠癌也是有办法的,患者不要一听到晚期就选择放弃,“从治疗方法上来讲,如今的治疗手段相比十年前更加丰富。
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就颁发给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使用这一治疗手段,有15%左右的结直肠癌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目前也在相关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这将极大丰富我们的抗癌“武器库”。
记者手记——
大医至诚:每个手术都全程录像
汪建平教授是中山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山六院荣誉院长,也是我国著名的胃肠外科专家。
他从事临床工作40多年,整个采访的过程中,他的语言通俗规范,脱口而出便是教科书式的科普,40多年的功力内化成浑然天成的语言。
作为一名享有国内、国际多个名誉于一身的名医,汪建平是和蔼可亲的,没有一点架子,充满了耐心,像亲人般与你细话家常,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治疗肠癌的新手段、临床与患者的故事、对于医学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他提到与一位患者术后互动的故事时,记者才发现,如今退而未休的他,仍然活跃在手术台上,每年做约200台结直肠癌手术,这当中,每台手术都拍摄全程录像!
术后一名患者疑病心重,总觉得自己的神经受损了。汪建平变魔法一样翻出录像,回顾整个过程,坚定告诉他,这手术很完美,几乎可以拿来当演示教材,你的神经是完好无损的!一剂强心剂之下,患者乐呵呵地顺利康复了。
对于一名外科医生来说,医者,既要做外科大师,亦要是心理大师!
“外科医生,是要不断琢磨的,只有琢磨才会不断进步。”如今,68岁的汪建平仍然身心践行,坚持每台手术录制整个过程,“术前要思考手术过程,术后每个步骤都可以回忆反思,有录像可以随时再回味。”于是,在汪建平眼中,外科医生实在太有趣了,连发呆也可以是手术回味的时光,他感叹,“外科医生是不会无聊的,发呆的过程也很有趣!”
因为热爱,所以有趣,于是便有了精益求精、矢志不渝的终身追求!
【汪建平语录:】
外科医生有很多,但是真正是一个外科材料的医生比例并不多。
所有好外科医生有一个特点:就是要琢磨,做完手术后不断琢磨,别人做的怎么样,自己做的怎么样,不琢磨不提高,经常琢磨才可以不断提高,所以当外科医生是很有趣的,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干。”
——汪建平
专家资料
汪建平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
结直肠肛门外科、直肠癌联合门诊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美国结直肠外科协会(ASCRS)荣誉委员,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外科学院士
学术任职:现任亚太地区肠造口康复治疗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名誉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会员、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GastroenterologyReport主编、TechniquesinColoproctology编委,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2018年版专家组组长、全国五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六版编委,第七版副主编,第八版、第九版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癌症》、《大肠肛门外科杂志》特邀编委。
学科专长: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诊治40余年,在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等方面有着极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推动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带动学科的年轻医生熟练掌握了腔镜技术。尤其善于处理结直肠外科疑难病例,如超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外科处理、腹膜后肿瘤、直肠肛门间质瘤、克罗恩病的手术治疗、回肠储袋手术等。
门诊时间:
雅和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020-38777688)(需预约)
终审:朱昌平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记者:梁超仪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推荐阅读
✦
►
2023,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
2022,中山六院人的坚守
►
【答个疑】
“水泥封鼻”、“刀片嗓”怎么办?
下一篇:实用!老年感染者就医全流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