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这一年,白大褂不止奔跑在医院里
这一年,西南医大附院人跨越山海,时刻准备着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战斗,他们的身影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跑,用白色的身影捍卫在百姓生命健康的第一线!
他们北上吉林,在离家3000多公里外的战场上全力以赴;
他们星夜疾驰,在摇摇欲坠的巨石险峰上搭建起生命的堡垒,在未知的前路中用血肉之躯和医者仁心开拓出一条生命的通路;
他们南下支援,在台风和暴雨的故乡搭建起“白色巨塔”,一次又一次展现西南医大附院速度,提交了一份完美的医者答卷;
他们奔赴西北,在祖国西北冰雪覆盖的疆土上书写救死扶伤的赞歌!
支援吉林
3月30日,接到省上通知支援任务,3月31日出发支援吉林。
凌晨6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派出的4名精锐医学检验人员(李光荣、朱喜丹、黄松、郭婧澜)和1名后勤保障人员(张勇)以及移动核酸检测车师傅,随泸州大部队一起出发前往成都集合。
四川省成建制出动7辆移动核酸检测车、2辆指挥车、1辆物资运输车,从成都、泸州、攀枝花、德阳、广元、遂宁、内江、南充、达州9个市选派具备移动核酸检测方舱实际工作经验或有培训经历的检测人员和院感防控人员,共307人(含工程师5人),组成援吉林省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陆空并进,星夜兼程,从西南急驰3000公里奔赴东北,紧急支援吉林省吉林市。
3月31日抵达后,泸州市核酸检测队率先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4月20日,四川省支援吉林核酸检测队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启程回川。
21天里,全体队员昼夜奋战,直至回川前一日仍工作到凌晨4时,累计完成核酸检测3万余管,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传递了与吉林人民患难与共、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为打赢吉林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泸州力量。
星夜驰援泸定灾区,他们是最快步行深入失联乡的应急救援队
9月5日晚上11时,在接到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办电话指令后,四川(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30名队员从康健中心院区紧急出发开展应急救援。队伍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医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尹崇光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叶飞同志为党支部副书记,王茂杨同志为党支部组织委员,周凯同志为党支部纪律委员,赵加全同志为党支部宣传委员,他们带着各类应急物资奔赴一线。
支援期间,共转运重伤员167名,协助转移村民17户,为近600人提供医疗保障,开展心理筛查116人,并对其中22人进行了心理干预,为甘孜州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效贡献西南医大附院人的力量。
“紧急医学救治、灾后防疫、心理辅导,我们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医学应急救援链,为受援的灾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四川(川南)紧急医学救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救援队队长尹崇光说。
后来,医院收到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的一封感谢信,感谢我院在“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派出应急救援队紧急驰援灾区开展医疗救助。在四川省文明办组织开展“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其中,我院心身医学科龚科副主任医师脊柱外科叶飞副主任医师分别获得“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称号。
海南儋州-回援成都
8月初,海南疫情发生,8月5日晚,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省应急指挥部指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闻令而动,派出18名包含核酸检测、前处理、院感、后勤保障等专业的支援队伍,并按照省应急指挥部要求,在泸州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牵头组建起了251人的核酸检测队伍,于8月6日下午3时统一出发,前往海南儋州执行支援任务。
8月31日,在儋州疫情总体向好,成都疫情严峻的情况下,紧急回援,9月2日气膜舱运回成都后连夜搭建,于9月3日下午正式开舱接收标本。
在支援儋州和成都疫情防控的45天里,检测队在“0”感染的前提下完成125万余管核酸样本检测任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应急指挥部、省卫生健康委交办的任务。
增援马尔康4人救援小组火速支援
9月5日清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委派肾病内科主治医师甘林望任组长的4人增援小组,火速支援阿坝州人民医院。
9月7日阿坝州第一片区(汶川)方舱医院正式启动,甘林望协助指挥部领导,清理细节,规范流程。从到达映秀镇那一刻起,甘林望坚守在一线奋战到9日下午,才返回驻地补了一觉。仅仅睡一个多小时后,再次前往方舱医院。其他队员每天穿防护服救治近10小时。
4位西南医大附院勇士为阿坝州打赢疫情防控战尽心尽力,中秋节依然在阿坝州坚守,在驰援阿坝州18天后,终于回到泸州。
远赴新疆历时59天回家
10月15日,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要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省内三家医疗机构、共69名医护人员组成四川援新疆重症医疗队(国家队),紧急奔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参加新冠患者救治工作。其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派出21名医护人员,包括ICU、急诊医学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童重症医学科、肾病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感染管理部等科室的“精干力量”。
一到乌鲁木齐,医疗队就联合新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全面接管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乌鲁木齐市传染病院)的1-2重症监护室病区。
督导重症病区制定抢救、会诊、器官支持、护理、呼吸治疗等方面详尽细致的规章制度;根据疫情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对病区流线进行重塑改造,设置一脱二脱间;坚持每日召开医疗例会,将疑难病例讨论融入工作,及时对患者进行诊疗复盘,优化诊疗方案……医疗队为当地带去了宝贵的抗疫经验。最终在四川援新疆重症医疗队及当地医务人员的努力下,乌鲁木齐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并有序解封。
12月12日,队员们返回泸州,历经59天,这趟相隔近3000公里的驰援新疆之旅圆满划上句号。
守护家园温暖不息
守土泸州,西南医大附院人自上而下,统一行动,紧急启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保障两院区疫情状态下的医疗工作,特别是特殊患者(透析、肿瘤患者,孕产妇、儿童等)的救治;在9月泸州静默后的关键时期,化作天使白,志愿蓝......让泸州温暖不息,定格成了一张张感人的照片:
有为确保科室工作正常进行,不给政府和医院增加负担,提着行李上班,准备驻守医院的医护人员:有同为医生的夫妻档双双站在抗疫一线;有四五岁小朋友独自在小区做核酸的时候,恰巧碰到正在做核酸采样的志愿者就是她的妈妈;有在小区做完核酸采样工作顾不上吃饭,背老人救援的医护人员,为保障患者,陪护的生活用品,甘当车夫的医护人员,以及众多在中秋节、教师节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每个场景,都是满格的大爱。
据了解,医院选派管理及医疗救治团队,主导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完成162名阳性病例的医疗救治;累计调配医务人员3500余人次,支援泸州市开展全员核酸采样。
不惧艰险,主动担当,这是西南医大附院精神,尽心尽责,善德精医,这是西南医大附院人的坚守,烈火淬炼,百战不殆!
不论在哪一个战场,西南医大附院人从不曾退缩,天南地北,只要祖国有需要、人民有需要,西南医大附院人就去哪里,白衣为甲,仁心做盾,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在此道一声,辛苦了,向所有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
文/图综合整理
校对:王扬勇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春节就诊指南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
入院注意事项
|
孕妈妈“黄码”咋个办
|
核酸检测
|
脊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