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里洗出“牛奶”来,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患儿重获新生
2021年5月20日下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儿科、重症科、麻醉科等专家联手成功为一名9岁患儿实施全麻下的支气管全肺灌洗术。整个过程历时三个半小时,灌入6000ml生理盐水,直至患儿肺内引流的液体清澈为止。
患儿是9岁的小女孩,1年来反复出现咳嗽、稍有动作便出现气喘症状。1个月前,患儿出现间歇性发热,气促症状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患儿父母十分焦急,带患儿四处求医,前往省内外各大医院均未明确病因,相关治疗后均未明显改善。
听闻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儿科在儿童呼吸疑难疾病方面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患儿父母抱着一线希望带患儿来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寻求有效治疗。入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儿科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常规检查,儿科团队考虑是双肺弥漫性病变,一种罕见的儿童肺部疾病。患儿血气分析提示血氧分压仅60.2mmHg,临近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行镜下活检,最终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支气管全肺灌洗术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证明能有效缓解和控制PAP进展的治疗措施,儿科团队制定治疗方案联合RICU、麻醉科为患儿行全麻下全肺灌洗术。
20日下午,在儿科、RICU、麻醉科医师们的共同协作下,全肺灌洗过程顺利,灌出典型的乳白色大量“牛奶液”,持续到灌洗液由豆浆样浑浊液逐渐变为清亮为止,手术顺利结束,患儿生命征平稳,术后送至ICU病房继续观察。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肺泡内大量磷脂蛋白样物质(PAS染色阳性)异常沉积为特征的疾病,属于罕见病,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0.36,分为先天性、特发性和继发性,先天性PAP占2%,主要见于婴幼儿和儿童,该病以进行性气促为主要症状,临床上不易诊断,如果不积极治疗,患者最终会因大量的肺泡沉积物导致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受损,出现严重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