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新冠“阳了”怎么办?专业建议来了
肿瘤患者感染新冠后转重症的风险高于普通人,不管是治疗期还是康复期;
奥密克戎变体毒力大幅下降,勿过于恐慌,但肿瘤患者仍有一定风险,须加强个人
防护(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尽快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包括加强针),临时“打一针”也好于“裸奔”,使用胸腺肽等提高免疫力,避免过早或反复感染;
感染新冠后需暂停放化疗、免疫治疗,待转阴1周后再重启,或特殊情况下按医生指导使用;靶向药物、内分泌治疗可以持续服用,无需停药;
阳转期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睡眠,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可适当使用退热、镇咳等药物缓解症状,可口服连花清瘟胶囊等有清热解毒效用的中成药预防炎症加重;
如出现持续高热(高于38.5°,超过3天)、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或者肿瘤原有症状加重,尽快到医院就诊。
肿瘤患者为什么更容易重症?
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初期,我院团队发表了第一个关于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的预后研究,揭示现患肿瘤的病人,以及经过手术等治疗后康复的患者,相比非肿瘤患者,重症/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了4倍和2倍。该结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柳叶刀·肿瘤》,到目前为止已经被全球引用了4000多次。
肿瘤患者普遍免疫力较低,尤其接受放化疗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治疗期间。免疫清除能力低,病灶入侵时就更容易繁殖和扩散,导致重症的发生。即使是早期肿瘤,接受手术后完全根治,创伤带来的免疫低下也会持续大约半年。
虽然奥密克戎毒力下降(约为原毒株的1/10到1/20),而且放开后感染不可能完全避免,但还是要尽可能做好防护,避免过早感染和反复多次感染。
为了准确识别容易发展为重症的患者,我们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整合了多个临床特征,开发了重症预测模型,准确率达到91%,被美国医学会会刊JAMA内科学列为封面论文。
哪些治疗需要暂停?
由于
。
而
,对新冠感染预后的影响暂未明确,个人意见也是
,而且免疫治疗半衰期长,1-3周的延后对疗效影响不会太大。
等对免疫功能影响很小,即使感染也
。
这些在此前发表的大量队列研究都有提示。
当然,如果肿瘤病情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话,则应寻求主管医生权衡利弊,必要时可以在严密监控下使用抗肿瘤治疗,或者换用低毒的药物进行过渡。
疫苗应打尽打
从目前来看,肿瘤患者,哪怕是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只要没有明显身体不适,打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具体参考我们今年4月份呼吁的科普(
“有肿瘤,打不打新冠疫苗?—可以打,必须打,尽快打!”
)。千万别“裸奔”,否则非常危险,临时打一针也比不打好得多。还有研究观察到疫苗有提高抗肿瘤效果的作用,可能和免疫激活有一定关系。
感染了可以用些什么药?
感染新冠大部分可在3~7天内自愈,一般不会超过14天。如发现核酸或抗原测试阳性,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睡眠,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咳痰、结膜炎等症状,可适当给予对症药物处理。
可居家配备以下药物:
01
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百服宁、科达琳、泰诺等
02
咳痰:乙酰半胱氨酸、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
03
呕吐、腹泻:藿香正气口服液、蒙脱石散
04
清瘟、清热解毒: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维C银翘片、抗病毒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05
提升免疫力:胸腺肽(口服或皮下注射)
06
清洗结膜、鼻腔:人工泪液,洗鼻壶及生理盐水
个人防护原则
具体细则请参考此链接(
《个人防疫超全指南》中国广州发布
)。这里补充一点,奥密克戎会发生突破性感染,即使曾经“中招”,仍有可能反复感染,有可能引发比初次感染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杨过”们也不能放松警惕,仍要坚持防护措施。
专家介绍
梁文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胸部肿瘤综合病区负责人
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肿瘤学)获得者
青年珠江学者,人民网“国之名医·青年新锐”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员
阿里达摩院青橙奖首位医学获得者
专业方向:
擅长肺癌、肺结节的综合诊治:肺癌新疗法(靶向及免疫治疗等)、精细化管理以及早诊早治(小结节鉴别及术后长期随访)等,主攻肺癌的综合诊疗及临床转化研究。曾于国际顶尖期刊NEJM,JClin"ab25717f260a49d5b91dd08f8dadf7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