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 | 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队完成支援广州战疫任务
凯旋!12月18日,逆行支援广州中岱广场方舱医院战疫的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队胜利完成任务,结束了休整,从广州归来。
随着最后一批“客人”(医疗队对新冠患者的尊称)出舱,由茂名市医疗队负责的广州中岱广场方舱医院结束使命,于12月12日正式闭舱。在驻守的19天内,来自高州、信宜、化州和茂南区、电白区等地的502人茂名市医疗队作为中坚力量,前进有方向、医疗有温度、服务有秩序,累计收治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6726名,出色完成了支援任务。
精心处置医疗信息
高州市人民医院此次派出了40名“精兵强将”进驻广州方舱医院,其中4人曾深入武汉市汉口医院、雷神山医院战“疫”,其余多人参加过湛江、茂名等地的疫情前线防控,“战疫”经验丰富。
前进有方向
前进有方向
11月24日,琶洲中岱广场方舱医院交付使用。前天深夜23时接到紧急命令,高州市人民医院队员紧随大部队迅速集合从增城区“急行军”,凌晨2时多赶到了中岱广场方舱医院,却遭遇了方舱内医疗物资、后勤人员匮乏的巨大困难,而大量“客人”亟待收治入舱,怎么办?
方舱临时指挥部迅速统合信息、分工,“梳理各个高风险点位,做好应急预案,落实队员防护;感染者以无症状、轻症为主,更应抚慰感染者的情绪;保障饮食供应,拉起志愿者队伍,有序迅速响应各项需求”……随着行动指令一一下达,队员们马上有了工作方向,一夜未眠的团队“大会战”,保证了方舱医院当天早上9点顺利开舱。
“第一班就接诊了600多个感染的‘客人’。”从早上七点上班到下午三点才出舱下班返回住处,足足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护士邱桂云把中午饭连着晚饭一起吃了。
高强度长时间工作,队员们下班脱开防护服时的一幕让人破防:失神的眼睛,身上湿透的洗手衣,被口罩勒憋得红红的脸,久久不能变淡的压痕,发白起皱的双手……“感觉整个人快要倒下,但依然顶住不能倒,因为‘客人’需要我们,队友需要我们。”这是队员共同心声。
“最关键的,指挥部是我们的依靠。”护士李贤感受最深的是指挥部的强大支撑。指挥部全体人员每天24小时“ONCALL”,顶着巨大压力与队员们一起流动作战,争分夺秒去解决不断突发的事件,工作最长的时候甚至持续三十多个小时,还努力照顾好每个队员的情绪。队伍团结奋战,内心充满着“必胜”的信念。
医疗有温度
医疗有温度
“患者持续发热,嗓子痛,请问后续怎样用药?”12月5日凌晨3点,曾于2020年大年初四开赴武汉抗疫,如今再次逆行支援广州的王龙医生,正在回答方舱内队员打来的电话。开舱后,24小时处于战斗状态,请求调度的、处理病情的……下半夜电话很少低于30个,“好好睡觉”对于他来说已是“奢侈品”。“不怎么敢睡,我早一点处理好电话里的问题,也许能帮助患者早一点康复。”
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转运救治,我也终于完成了这个超长的班次。”下午2时,正在舱内工作的陈德勇医生接到求救,方舱外面马路上一辆公交车里面的一位等待入舱老年患者突发抽搐。他赶到现场诊查,初步考虑脑卒中,遂拨打120请求转诊,但被告知附近仅有的一辆救护车上只有护士,需要派医生跟车才能转送。此时马上就到出舱下班了,“老人病情危急,属于我班内的事情,必须处理好”,陈德勇果断跟随阳性转运救护专车出发。几经折腾,护送好老人到达救治医院,然后回到休憩酒店时已近晚上8点,这一天陈德勇连续战斗了8个小时,“很累但值得”。
医护化身“多能手”抗疫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护士吴建玲总是耐心安抚舱内情绪激动的“客人”。像她一样,医护“柔软的心”与客人同频共振。
“他们总是说谢谢,感动于我们的守护。其实他们也在感动着我们。”护士杨文凤在方舱遇到一对母女,妈妈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舱,又牵挂家里的老小,心情一度很失落。她的小女儿依偎在妈妈身边,小手抓住妈妈的手,说:“妈妈不要担心,我陪着你,来跟我玩……”暖心的小棉袄,暖了妈妈,这一幕也暖化了旁边的人。
相互鼓励着,大家心连心一起战疫。“谢谢‘大白’,多得你们照护,我才能恢复健康。”开舱的第八天,队员们开心地送走了首批160名出舱人员。
服务有秩序
服务有秩序
天使白,志愿红,是闪耀在方舱医院最耀眼的两种色彩。
“我们几个护士面对着四千多个‘客人’,怎么办?走群众路线!”开舱后,护士卢彩慧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其武医生的带领下,面向“客人”征集志愿者,成功组建超过5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
为志愿队点赞
医疗物资来了,帮忙搬;宣教健康知识懂了,身传言教给他人;搞清洁,分组拖地、打包搬运医疗垃圾……上到50岁的大叔,下到20岁的大学生,有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也有公务员,这群志愿者穿着红褂子,和一身白的医务人员一起穿梭在病区,组成了方舱内最动人的风景线,保障了方舱内各项工作与服务的有序开展。
“志愿者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主动站出来,真诚、无私,特别值得尊敬。”广州方舱现场指挥部、广州市青年志愿服务协会为这群志愿者颁发了盖章认证的志愿服务纪念证书和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