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专家谈 ▏心血管病患者“防疫十问”,权威专家解答来了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范围内慢性心血管病患者的重症和死亡比例都比普通人群更高。心血管疾病具有长期性及复杂性的特点,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诊复查,若病情变化快需及时住院就医,突发危急重症者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目前最新研判认为新冠奥密克戎的毒力甚至弱于常见的流感病毒,但随着冬季寒流而来的还有高发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更容易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因此,在疫情流行的当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家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廖新学教授将为大家解答疫情期间如何守护好心血管健康。
Q1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吗?
廖新学:早期病例报告显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50%有慢性疾病史,40%有心脑血管疾病。《新京报》对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进行统计,57.5%的死亡病例存在既往病史,而这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最高,占60.9%。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存在可能会使患者免疫力较健康人群低,这既是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也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而且COVID-19患者可能会由于感染导致低氧血症、加重炎症负担、引起应激、焦虑或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心血管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较高。
Q2
疫情期间,心血管患者如何避免感染?
廖新学:
1.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2.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常通风: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适宜时,要做到通风清洁,室内垃圾要及时处理。
4.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5.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
6.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Q3
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廖新学:对老年人和慢性基础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新冠疫苗仍是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手段。新冠灭活疫苗说明书中提示: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患者慎用。因此,对于病情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血压、血脂控制稳定、心肌无明显缺血等),建议接种疫苗。而对于急性期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不稳定心绞痛、高血压脑病、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即服药后高压≥160mmHg,低压≥100mmHg等),建议经过专业医务人员精准科学的判断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Q4
疫情之下,心血管病患者如果出现发烧、咳嗽等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
廖新学:目前资料显示,90%的新冠患者都是无症状和轻症,部分出现发烧、咳嗽、肌肉酸痛等,一般3-4天经过充分的休息和对症的口服药物等处理,症状会明显缓解。因此若出现可疑的新冠症状,首先做个快速抗原测试,若显示阳性,则按社区要求进行报备,如果家中条件良好,有家人照顾和药物储备,可先居家隔离观察,若有需要可再转移至定点医院。若抗原测试阴性,则按常见呼吸道疾病治疗进行处理。
Q5
疫情期间若就诊困难,心血管患者可以自行停药吗?
廖新学:由于疫情的限制,慢性病患者就诊不像之前方便。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认为往返医院麻烦,或是自觉病情稳定,便不按时去医院复诊取药,家中没有药了就自行停药。在这里强调:自行停药或减药万万不可!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脑梗死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各类降压药、降糖药等多种药物对于维持病情稳定至关重要。擅自停药、漏服或减量容易加重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得不偿失。
Q6
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患者如何自我监测?
廖新学:
1.血压监测:自我血压测量应选择固定时间,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应选取准确、稳定的血压计。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建议控制在120~130mmHg;年龄大于70岁、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140mmHg以内。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应控制在80mmHg以内。
2.血糖监测:长期血糖监控中,患者应尽量使用同一型号的血糖仪,定时测量并记录。目标空腹血糖达到5.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0mmol/L。指南推荐两类新的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一方面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且通过减少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可以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整体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血脂监测:对于心血管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更严格,指南推荐已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LDL-C应降至<1.8mmol/L,对于极高危ASCVD患者,LDL-C应降至1.4mmol/L以下。研究表明,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必要时联用PCSK9抑制剂,可进一步有效降低LDL-C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同时,应配合饮食、运动、睡眠等综合生活方式改善,使血脂达到目标值。
Q7
如遇封闭隔离,心血管患者无法按时就诊,该如何处理?
廖新学: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措施。病情稳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门诊预约就诊,就诊时带好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外的距离。复诊时,记录好平时的血压、心率及服药等情况,并整理好与医生沟通的问题以及需要取药的种类及数目。如遇封闭隔离,患者无法按时门诊就诊时,可通过“掌上中山一院”APP,与心血管内科医生线上咨询。
Q8
什么情况下,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廖新学:心血管基础疾病急性发作或者明显加重时、呼吸道疾病迁延不愈诱发的发热、咳嗽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时,一旦出现以下情况,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叫救护车送往医院就诊:
1.急性心肌梗死(突发胸闷、胸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持续不缓解等)
2.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尿量减少、下肢水肿、胃口不佳等)
3.高血压急症或亚急诊(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伴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心率增快等)
4.心跳过快或过慢(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建议控制在50-80次/分)
Q9
心血管病患者是否需要多购买一些感冒药呢?
廖新学:不需要进行囤药,药物有一定的保质期限,储备适量的常用感冒药和退烧药等即可,体征监测则需要体温计测体温和指脉氧测血氧水平,此外也可适当储备一些快速抗原试剂盒和N95口罩。
Q10
如何缓解心血管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廖新学:疫情期间,人们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研究发现,当个体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中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改变,严重时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双心治疗”非常重要!不良的心理因素、精神应激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率、血压波动,甚至心绞痛、心衰加重等状况。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要保持平和心态,远离干扰信息,保证正常的作息和稳定的情绪。居家期间可以读书、看报、听广播,与家人沟通交流,互相鼓励,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焦虑药物、安眠药物。
在冬季新防疫措施调整之际,心血管病患者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因此更需要做好增强自身免疫力、做好
物理防护和注射新冠疫苗,以及基础疾病的监测与治疗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才能真正成为守卫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文献:
1.ChenN,ZhouM,DongX,QuJ,GongF,HanY,etal.Epidemiological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99casesof2019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inWuhan,China:adescriptivestudy.Lancet.2020;395(10223):507-13.
2.TadicM,CuspidiC,ManciaG,Dell'OroR,GrassiG.COVID-19,hypertensionandcardiovasculardiseases:Shouldwechangethetherapy?PharmacolRes.2020;158:104906.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
4.《2022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白皮书》
5.《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6.LopezRB,DennyBT,FagundesCP.Neuralmechanismsofemotionregulationandtheirroleinendocrineandimmunefunctioning:Areviewwithimplicationsfortreatmentofaffectivedisorders.NeurosciBiobehavRev.2018;95:508-14.
7.赵源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常见消极情绪及应对策略.
8.CardiovascularDiseaseandRiskManagement: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2022.
9.DiabeticAgents,FromMetformintoSGLT2InhibitorsandGLP1ReceptorAgonists:JACCFocusSeminar.
10.Effectofempagliflozininpatientswithheartfailureacrossthespectrumof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
11.SabatineMS,GiuglianoRP,KeechAC,etal.,fortheFOURIERSteeringCommitteeand
Investigators.EvolocumabandClinicalOutcomesinPatients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NEnglJMed2017:376:1713-1722.
廖新学
医疗专长:
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与科研工作32年,研究方向为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基金14项,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90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9篇;主编《高血压基础与临床》《妊娠期安全用药查询手册》,主译《高血压临床实用指导》,主审《心电图轻松读》,副主编《心血管疾病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内科症状鉴别诊断》。
来源:中山一院
编辑:钟凤麟
审核:黄黎明
你可能还想看
中山一院专家谈▏老年人如何科学应对新冠,专家给出八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