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低温烫伤这么严重,冬季老年人如何正确使用热水袋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
人们纷纷拿出了各种保暖神器——热水袋、暖宝宝、暖风机等。而热水袋因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实用环保,深受老年人的青睐。
但殊不知这小小的热水袋也暗藏玄机,稍不留神就会给身体造成损害。每年因使用热水袋而造成局部皮肤低温烫伤的事件频频发生。
近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阿婆,阿婆因脑出血需急诊手术。
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却意外发现患者全身多处烫伤,在其胸前、背部、四肢多处可见散在水泡破溃,部分连成片,基底颜色为黄、红色,渗液较多。
经询问其家属得知,病人因突然发病后意识不清,其家属在送医院前因担心病人冷,为其使用多个热水袋进行保暖。
当看到病人的皮肤状况时,家属吓得泣不成声,懊恼不已。说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真后悔使用热水袋!
神经外科护长黄慧介绍,老年人因四肢末梢循环较差,对温、痛觉反应较迟钝,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脑卒中肢体偏瘫、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差,对低温刺激反应慢,在使用热水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发生了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为什么低温还能烫伤呢?低温烫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人体接触70℃的热源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就会烫伤,接触45℃的热源持续6小时也会造成烫伤。
而且这种低温烫伤常常被温暖舒服的感觉所掩盖,因为娇嫩的皮肤还来不及做出反应。人们常常在深夜熟睡后未能及时更换体位,长时间局部接触热水袋或其它保暖设备而发生烫伤。
除了热水袋还可以怎样保暖?
鉴于以上原因,建议老年人尽量少用或者不使用热水袋。
如果因为手脚冰凉感觉到寒冷不适,我们可以采取多穿衣物、加盖棉被局部保暖,或者使用温水足浴、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等其它方式改善寒冷的感觉。如果是在室内,也可以通过空调暖气提高室温来保暖。如果因为条件限制,实在需要使用到热水袋,就应格外小心。
怎样避免发生低温烫伤事件?
首先热水不需灌入太多太满,水温应控制在60℃左右,盖紧盖子前应排尽空气。
其次热水袋外应加布套,不要直接接触皮肤放置,应隔一层衣物或放在两层被子之间。如果是有糖尿病、脉管炎、肢体偏瘫、长期卧床或者神志不清、老年痴呆等人群,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查看热水袋套有无松脱,盖子有无拧紧、漏水。局部皮肤有无发红、起水泡等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使用,皮肤完整的情况下可使用冷水冲洗10分钟,以达到局部降温的目的,如果出现皮肤有水泡破溃,则不能冲洗,应简单包扎,及时就医处理。
-END-
校对:康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