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护理丨一起走近“仁济护理榜样”和“仁济护理之星”(八)
为激励护理人员和团队发扬医院“仁爱济民勤慎服务”的精神,树立“百年仁济百年护理”的医院文化品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营造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更好地为病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开展了“仁济护理标杆创建活动”,每季度评选6名“仁济护理之星”和3个“仁济护理榜样科室”。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仁济护理榜样科室”——急诊科和“仁济护理之星”——苏秀裕、侯晓琳。
仁济护理榜样
有人说:“有个地方,永远人潮拥挤,灯火通明,那就是急诊科”。正是这个地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二区;一支拥有38名护理人员的敢为人先的护理先锋队,他们是母亲、是妻子,是丈夫,是孩子,更是永远奋不顾身、争分夺秒的急诊人!
急诊护理工作主要体现在“速”
即“火速”“时速”“迅速”
我院承担着辖区内“120急救网络”院前急救的重要工作。“120急救指挥中心”要求医院接到任务于5分钟准备出诊,为了辖区人民健康安全考虑,秉承着我院“仁爱济民勤慎服务”的宗旨,急诊科调整出诊时间为3分钟内,跑步前进。时间就是生命,这便是“火速”最好的体现。
面对重症患者,急诊人永远敢于并善于争分夺秒与死神抢人,当患者恢复心跳的一刹那,一句句:“有了、有了,回来了……”是多么惊险的“生死时速”。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7.15”“8·25”疫情无疑再次袭扰了这座雪山下的“烟火城市”。作为医院门户,急诊人迅速响应院党委的号召,不畏困难。在现有的防控基础上,迅速划立抢救缓冲区,对于无48小时核酸的急重患者,依然能够紧急处置,更快速地将医疗资源服务于民。在休息时间,急诊护士更是争先恐后地冲锋在锦江区、成华区“大规模核酸采样点”,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提升急救专业素质,狠抓护理质量,科室定期组织大规模急救演练,反复地梳理抢救流程,畅通绿色通道,为危急重患者“保驾护航”,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连续举办七届仁济急诊论坛暨仁济急诊护理论坛,收获一致好评。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始终是二医院急诊护理人的服务宗旨,截止到2022年三季度,急诊科共收获成都市长信箱表扬34次,公开电话办理转办单感谢信1封,锦旗4面。
在未来工作中,急诊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保障辖区内生命救治绿色通道畅通!
仁济护理之星
苏秀裕
肝胆胰外科
护师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她犹如田野平凡的一株小草,大海一滴不起眼的浪花。肝胆胰外科苏秀裕是一名普通护士,用她的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
作为一名护士,她有良好的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及同情心。在知识、工作能力方面:她本着“仁爱为本,慎独为魂”的服务宗旨,能出色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熟练地掌握了各项临床操作技能。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的各项需求,使病人感觉到温暖。与科室同事团结一心,不断进步,并能圆满的完成每次任务。获得了患者及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她多次参与院内外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也积极参与多次院内外核酸采集、疫苗保障及援外工作,并获得了“优秀员工”称号。她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发扬和诠释南丁格尔精神的深刻内涵!
侯晓琳
儿科新生儿病区
中共党员
主管护师
侯晓琳作为儿科副护士长,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护幼新生,守护希望”的宗旨。她非常重视学习,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科研知识。
工作中,她不断强化团队操作技能,打造高效新生儿窒息复苏团队,带领团队制定精细护理计划,精心护理,助力早产宝宝出院,获得家属好评。继续教育方面,她利用休息时间担任高校论文指导老师,拍摄儿科护理学慕课,协助举办多届市级继教项目。自新冠肺炎病情以来,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要求,加强病区封闭和门岗管理,坚守在科室一线,并积极参与院内外核酸采集任务。配合医院完成各项指令性任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在新冠疫情严峻期间,完善和优化新冠疫情下产儿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助力高风险区母子团聚,被官网、中国网和成都日报宣传。
科研创新方面,在她的带动下,儿科护理团队品管圈获院内三等奖,获第十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多维工具)大赛三级医院护理B组优秀奖,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排版:李劲松
文字来源:护理部
预约挂号请长按识别
互联网医院小程序
预约挂号电话
028-67830666(庆云院区)
028-67833913(龙潭院区)
028-67830089(草市分部)
门诊咨询及投诉电话
18908178978(庆云院区)
18908178727(龙潭院区)
医院24小时投诉电话
028-6013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