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说:关于预防,“大锅汤”帮你做好自己“治未病”的守护者
关注我们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爆发大规模的瘟疫有300多次,中药“大锅汤”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疾病的角度来讲,新冠是传染病,具有传染病的三个关键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其中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其为正邪关系。《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之所以为病,是因为正气的相对亏虚,“扶正祛邪”是基本原则。
中医讲究“治未病”,《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大锅汤”以预防为主,即我们说的“治未病”,“大锅汤”并不等同于治病的药,“以扶正为主,根据每个地方的人群、气候不一样,在此基础上适当做一些加减,达到预防的效果。”
可能有人会问,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同人群服用相同的预防方剂,会有效吗?其实,“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与开具统一的预防处方并不相悖。
《黄帝内经》里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当一种瘟疫大范围流行时有其规律特点,抓住主要规律,通治方用药,在主方基础上,针对不同症状尽可能个体化用药。这里的通治方就是我们大锅汤的处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研究员,提倡大锅汤的运用,并且形象的比喻两者的关系是:“大水漫灌”加上“精准滴灌”,就是我们的大锅汤和一人一方,大范围用在社区、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尤其是这次有幸和仝院士一起在新疆抗疫,同样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我们这次四川中医援疆医疗队267人在乌鲁木齐的新疆省中医院,分管了两个病区,共计125张床,我们医院有27对队员,其中普通普通病区就是大锅汤为主,在国家第九版(试行)方案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气候特点,饮食结构等分析主要以寒、燥为主,上呼吸道症状重,主要证型有寒湿阻肺,占比55%(厚朴草果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湿毒蕴肺,占比35%;湿毒夹燥三型10%,目前年轻患者治疗阴转时间在5-6天,合并慢性病及老年人在9-10天,中医药参与率100%,重症病区多采用一人一方。
四川是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中医药大省,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局领导高度重视,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一线抗疫专家等共同起草,先后出台了十一版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结合目前四川地区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制定以下中医药预防方案。主要是表证,风寒为主,并且可以在我们医院官网操作,快递到家,服务便捷。
最后,针对大锅汤给大家三点建议:第一要注意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第二,要考虑预防人群伴随的基础疾病;第三,要考虑到个体对口服中药的耐受度。希望大家通过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疾病,做好自己“治未病”的守护者。
专家简介
张培海,中共党员,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泌尿外科/男科/男科教研室主任,医务部部长。首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自2020年初疫情开始后,协助院领导负责院内防控体系的构建,包括发热门诊及病房组建、院内流程优化、防控知识及诊疗方案培训、抽调院内人员参与省内外抗疫等工作,分别带队参与2022年9月成都正兴方舱、11月份代表国家疫病防治基地赴新疆乌鲁木齐的医疗管理及救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缓解患者症状,缩短阴转时间,中医药参与率100%,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及省卫健委、中医局的充分肯定。
审稿:王钧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