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科·人物】李品雄:做科研,就要不断创新!
“我马上要去签一个差旅审批单,完了过来找您吧。”李品雄行色匆匆地赶来。他的行程,总是这么充实而忙碌。
今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李品雄博士的科研项目《基于CT多任务深度学习联合肿瘤免疫细胞空间分布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研究》获得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达30万元。对于自己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中奖”,李品雄谦虚地表示“我只是运气好”。
博士毕业论文和国自标书同时进行
压力颇大
2019年,李品雄和妻子双双选择脱产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家读博,年仅3岁的儿子成了留守儿童,只有委托儿子的奶奶独自照顾。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孩子由于年纪小,抵抗力相对差,而且患有哮喘。“奶奶一般不打电话打扰我们,最怕接到奶奶的电话,一来电话,多半是孩子又感冒了。”说起儿子,离家三年读博的李品雄满心歉疚。
每年三月是国自然投标的季节,由于博士毕业论文和标书几乎要同时完成,压力可想而知。从2022年1月开始,李品雄就进入了非常紧张忙碌的状态。“老师常对我说,读博三年,你要把它当成五年来用。”在李品雄眼里,自己的前期基础薄弱,必须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每天只睡几小时是常态。到了后期临近deadline,由于压力太大,还出现了搏动性耳鸣。”他回忆道。最终,他用近两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标书和博士论文的撰写。
有望在肿瘤复发风险量化领域
有所突破
我国肝细胞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根治性切除是肝功能良好的早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高达70%的患者在根治性肝切除术后5年内复发,且早期复发比晚期复发的患者预后差。
精准预测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风险,对患者个性化治疗及随访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科学意义,但目前临床缺乏精准预测的可靠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深度学习可挖掘并筛选肿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全切片数字化图像中肿瘤免疫细胞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融合常规临床病理信息构建预后预测模型,为精准、智能评价肿瘤术后复发风险提供了新机遇。”李品雄谈到。
“雄”心壮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一名前期科研基础较薄弱的博士生,李品雄博士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人工智能,初入该领域,李品雄在导师及团队的耐心指导帮助下,一步步入门,从一个科研小白逐渐成长为如今小有成就的“科研达人”。
李品雄说,做科研要多读文献,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对于研究的领域,要有大胆、甚至前卫的想法,多创新、多尝试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几年来,李品雄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扑在学业和科研上,经过长时间的辛勤付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敲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打好基础,为3年后冲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做准备。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未来,李品雄信心满满。
文/图梁婷
校对:王扬勇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春节就诊指南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
入院注意事项
|
孕妈妈“黄码”咋个办
|
核酸检测
|
脊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