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唤醒精准切除脑结核瘤,为年轻小伙解决“头”等难题
在岭南医院手术室内,神经外科秦峰主任团队一边
与患者小张沟通互动
,一边为他
实施脑结核瘤切除手术
。
1
来自江西的小张患有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附睾结核,规范化抗结核治疗2年多,病灶并未缩小,且视力下降日渐严重,反复头颅MRI检查提示颅内多发团片状异常信号。
家属带小张辗转江西、广州、北京十余家著名医院,均因脑内结核病灶广泛、感染扩散风险、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原因,在综合评估后认为无法手术。
经专家推荐,他们抱着一丝希望来到
中山三院岭南医院神经外科
就诊。
2
入院后检查发现,小张脑内病灶广泛、多发,分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多个区域,尤其是右侧中央区肿块与大脑运动区粘连十分紧密,术中分离、切除结核瘤发生左侧肢体瘫痪的风险很高。
在秦峰主任团队与家属深度沟通治疗方案后,小张和家属都表达出非常强烈的手术意愿,希望尽快清除这些顽固的结核瘤,摆脱长期无法治愈的困扰,甚至愿意承担左侧肢体瘫痪的风险。
此次为小张施行手术的秦峰主任团队以长期
坚持功能神经外科的微侵袭理念
著称。
经秦主任团队的仔细研究和手术方案设计,为尽可能减少术后瘫痪的可能性,同时最大程度切除病灶,决定为小张实施
术中唤醒脑结核瘤切除手术
。
采用手术计划系统对MRI影像上的脑结核瘤病灶进行三维重建
3
结合术中超声影像,秦峰主任团队手术中准确地定位了病灶所在位置。在切除右额中央区病灶之前,麻醉医生对小张进行唤醒。
唤醒成功后,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医生与小张边
反复确认肢体动作及感觉情况
,边
定位与病灶紧邻的功能区
,边
完整地将中央区病灶切除且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
手术之后小张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科普小贴士
脑结核瘤是什么?其治疗方案是?
脑结核瘤是脑实质或脑膜的一种局灶性结核,多数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播散到颅内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
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患有脑结核瘤的患者大多数全身状况尚可,少数表现为低热、盗汗、消瘦和红细胞沉降率快等结核病的全身征象。
关于脑结核瘤的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且占位效应明显、引起中线移位、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尽早行手术治疗。
什么是术中唤醒?
简而言之,就是在手术进行到关键部位时将患者唤醒,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辨认脑功能区,以界定病变的切除范围,在尽可能保护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内病变,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唤醒手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开颅手术易导致偏瘫、失明等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脑血管病变、癫痫灶、脑肿瘤等病灶切除手术,以及帕金森病或强迫症的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外科治疗
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脑脊髓炎和脊膜炎等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
针对不同病原体,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是中枢感染的首要治疗手段。
但对于部分患者,单纯的抗生素治疗有时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或者无法完全清除感染灶,如隐球菌感染伴顽固颅高压、感染性脑积水、脑结核瘤、包裹性的脑脓肿等。此时往往需要早期进行外科干预,这对感染的有效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十分重要。
★
指导专家
★
秦峰副主任医师
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门诊:【天河】周二上午
医疗专长:
脑干、脑深部、脑功能区疑难病变精准诊疗,神经调控手术,中枢感染外科治疗。
近十五年来,秦峰团队聚焦中枢感染的外科精准诊疗,针对中枢疑难重症感染——隐球菌脑膜炎,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脑脓肿(隐球菌、曲霉菌、诺卡菌等),脑结核瘤、脑裂头蚴等开展手术治疗,疗效国内领先,大幅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
王国林,于泳浩,谢克亮,田婧.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麻醉的现状与未来[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
刘俊,张文君,叶新运,冯开明,赖文焘,蒋秋华.脑结核瘤一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
王华,丁丹蕊.不同病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
来源:岭南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