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疫苗,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今天(12月1日)是
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宣传主题是
“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预防艾滋病,大众还有盲区
广东发布&广东卫生在线邀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
为大家解答
▼▼▼
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否发生变化?
01.
01.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否发生变化?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否发生变化?
目前,艾滋病已知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性接触是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
,以异性传播为主,但近年来“男男传播”有增高趋势。
血液传播途径已基本被阻断。HIV阳性母亲通过抗病毒治疗,也可以阻断母婴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共用办公用品、电子产品、马桶洗衣机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咳嗽和打喷嚏、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
02.患性病,会增加HIV感染风险?
02.
02.
患性病,会增加HIV感染风险?
患性病,会增加HIV感染风险?
感染
的确!患有性病会增加感染HIV风险,因为
两者之间存在共同传播途径
,同时
性病会导致局部生殖器皮肤黏膜破损或溃疡,
导致更易感染。
因此,性病患者要及时治疗,争取治愈,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接受检查和治疗。
03.公众要如何更好地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所有人属于易感人群。
预防艾滋病需要
做好自我保护
,保持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坚持每次正确使用质量合格安全套。
同时,远离毒品。
同时,远离毒品。
近年来新型毒品兴起,不少人服用后会出现亢奋状态,包括性行为亢奋、暴力性行为,或是多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等,极大增加了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风险。
04.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哪些途径可获得HIV检测?
发生高危性行为后,除了紧急阻断,还要主动检测。
紧急阻断:
如果担心此次高危性行为有感染HIV的风险,应尽快在定点医院的医生指导下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同时做HIV、乙肝、性病等检查。
提醒:
HIV进入人体后,发生感染的时间一般在72小时以内。为此,暴露后预防药物非常讲究“时间管理”,尽量在72小时内服用,24小时内最佳。
主动检测:
抗体检测的途径有医院、疾控中心,还包括自行购入自检试剂,通过尿液、唾液进行检测。
提醒:
此次高危性行为暴露后,不一定马上就能检测出来,需要随访三个月。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三个月后还需要再检测一次。
05.
05.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艾滋病患者如何做好治疗和随访?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艾滋病患者如何做好治疗和随访?
对于艾滋病患者,保持按时按量服药非常重要!
新冠疫情下,部分患者可能会遇到非必要不外出或封控的情况,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服药,以避免耐药等情况。
如果药物即将短缺,患者可以与原来的医院联系,进行药物邮递。自费服药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或互联网药店购买,快递到家。
近期,全球有多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的消息获得广泛关注。蔡卫平表示,个别治愈案例尚无推广价值。
同时,治疗成功也不等于治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通过各种不同作用位点的药物去抑制病毒的复制。如今,抑制病毒的成功率很高,可达98%以上,但一旦停药又将复发,所以治疗成功不代表治愈。”蔡卫平说。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上一篇:感染了艾滋病,到底要不要告诉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