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疫”路无阻,敢于担当——记医技科部抗疫突击队领队 覃良军
广州疫情爆发以来,大量医务人员深入抗疫一线。在抗疫战场上,临床检验部病理科年轻的覃良军已经是一名老兵,2022年累计外派支援核酸采样近八十次,担任领队20余次,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总是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认真负责、组织能力强;善于协调、发现和解决问题;且都是冲锋在前、敢于担当;每次均能出色地完成带队任务,多次受到医务部、护理部表扬,得到同事的认可和称赞。
10月份,在得知花都紧急任务时,已经连续奋战多日的他主动请缨,并担任突击队领队。完成花都任务后,覃良军再一次背起行囊,直接转战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区,成为支援规模达124人的抗疫队伍的领队,坚守在封控区工作一个多月。
整装待发
与大规模采样不同,突击攻坚队的主要任务是进入封控区红码居民家中进行采样,俗称上户和“扫楼”,是采样工作中风险最高的环节,稍有不慎就有暴露的可能。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模式,领队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人力统筹与安排、物资与后勤保障、信息联络与沟通等,都要亲力亲为。
每天他最早一个起来,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组织队员们出发;最晚一个休息,以确保最后一名队员安全归队。繁重的上户和扫楼工作十分考验队员们的体力和耐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伍遇到不少困难,覃良军作为领队,从多方面开展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确保顺利完成任务。
一是做好后勤保障,让队员无后顾之忧。
覃良军每天收集队员的物资需求,及时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为大家准备充足的物资。花都任务的第三天遇到台风和降温,覃良军立即通知医院后勤为队员转运厚衣物和准备药物,同时要求队员们加固防护装备;海珠任务时生活物资有限,为解决物质领取不均问题,他巧妙地采取了“爱心包”方案,把每天的生活物资搭配成“爱心包”发放,即保证了物资到位,又节约了领取物资的时间。当队员反馈晚上肚子饿,他立即与酒店沟通,使其同意为队伍提供夜宵。
队员们的小创作
二是合理进行人力统筹和安排,做到公平公正。
突击队人数众多,大家彼此之间不熟悉,为了避免随机分组引起的混乱,覃良军以科部为单位,科部内又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包干模式。这样的安排让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又方便管理。任务分配上,则力求公平,队员们对各项安排表示满意。
三是灵活应对各种难题。
覃良军带领的海珠攻坚队主要工作地点是本轮疫情的风暴中心—鹭江片区,这里人员情况复杂,条件恶劣。特别是感控管理不到位和人力空耗问题,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此,他积极与卫健委和街道相关领导沟通,采取派驻院感督导,安排突击队员每天工作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分享培训视频和文档给街道工作人员,并推广至所有网格等措施,明显改善了街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防护意识低下和缺乏感控知识的现状,大大提升其感控意识,并转化为自我保护的行动。同时,他提出固定工作地点的建议得到采纳,避免了人力浪费,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攻坚队队员们的工作日常
四是做好情感支持和关怀。
长期离家执行任务,部分队员出现了焦虑情绪和心理波动,覃良军一一找他们私聊,耐心开导和安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有队员身体不适,他都会第一时间去评估和关怀,安排其休息,准备药物,并对人力做出相应调整。当队员需要在酒店隔离,则安排专人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所有需求。
领队每天还要随时应对工作中的各种突发情况,不胜枚举,十分考验其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再多的困难,妇儿中心的年轻领队和他的队员们都硬着头皮一一啃下来了。他们虽然年轻,却早已扛起了重任,不怕苦,不怕累,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得到了社区人员的赞赏,给中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覃良军及他带领的队伍,在本该烂漫的年纪,面对组织的重托,无所畏惧,毅然决然奔赴抗疫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绝不退缩,充分展现了妇儿人的责任和担当。
END
来源:第五党总支龙燕、曾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