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这样调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新增加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吃药吗?
医疗机构又将从诊断、评估、治疗
等方面做出怎样的调整?
最近,围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在国内引发了热烈争议。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猝不及防变成高血压了!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了权威解答: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国家不断加大高血压防治工作力度,以高危人群为重点推进健康管理,推动防控关口前移。经过多年努力,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水平持续提高,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国家将继续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管理,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文章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吴俊茹陈蝌
审核/健康管理小组
终审/刘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