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呕心沥血、拥粉无数的“薛神医”
心血管疾病
是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
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
(包括高血压患者)
人数高达3.3亿
在西南医大附院,心血管内科是患者最多、就诊量最大的科室之一,而科室主任医师薛莉教授的号源更是“一号难求”。扎根临床32年的她,年均门诊量达上万人次,拥有众多“铁粉”,是病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她的病人绝大部分为老病人,他们依从性高、满意度高、忠诚度高。
在科室资历不算最老的薛莉教授,是如何做到让众多病人信服于她,拜倒在她的“白大褂”下的呢?
医术是基础,沟通是桥梁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仅是一项医术,也是一门沟通的艺术。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都是慢性病,一旦患上便需终生服药治疗。”
坐诊时,薛莉常常为病人灌输这一理念,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并不全面,并非所有的病人一开始都会“乖乖听话”,由于担心长期服药的“副作用”或考虑经济原因等,有的病人会中途自行断药或吃药时“偷工减料”。
>>>>
薛莉便会用最通俗的语言,将疾病的危害与服药的利弊分析给他们听。
“吃药就像吃饭一样,你要想好好地活下去,就要每天坚持规范吃药。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与疾病的危害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服药对你绝对是有利的。”
“现在医保政策这么好,很多药物都很便宜了,国家都拿钱给你医病了,你还不好好地坚持治疗,就是害了你自己,也给子女添麻烦。”
在薛莉的耐心“教育”下,很多病人逐渐转变观念,同时他们在切身感受到治疗效果之后,便会长期坚持下去,对于她的信任感与依从性也提高了,逐渐成为她的“铁粉”。
“医生要接地气,要多关心你的病人,多跟他们进行沟通互动。”薛莉经常这样对年轻医生说,她也是这样做的,她认为只要医生是用心地对待病人,对病人尽了责,病人和家属是能感受到的。
疫情期间,因为管控原因有的病人无法如期来医院复诊、拿药,薛莉便通过互联网医院为他们线上看诊,并开好药,安排科室医护人员为他们寄药,以避免其在外面买不到药或乱买药,导致病情加重、恶化等情况发生。
从医32年来,薛莉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下午必查两次房,因为不放心自己的病人,无论下班多晚,她都要去病房转一圈。
“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人大多为重病人,病情变化快,一旦观察不仔细疏忽了,就可能造成难以挽救的后果,因为下面的医生毕竟经验不够丰富,我在下班时去看看病人,关心一下他们的病情,看看他们当天的检查报告,一旦有什么危险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尽量减少晚上突发危急重症的风险。”
薛莉说,病人知道她这一习惯后,只要到查房的时间点,他们就会殷切期盼着她的到来,有时她因为开会、讲座等工作耽搁了查房时间,很多病人都会守在病房门口,一直等到她来。
在长期的接诊过程中,薛莉和很多的病人、家属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因为治疗效果满意,通过他们的口碑相传,他们的亲戚朋友也成为了她的病人,因此她的病人朋友圈越来越庞大。
不久前,泸州周边某乡镇一名冠心病病人在家突发心衰,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薛莉便让家属将病人送到就近镇卫生院,她通过电话指导当地医生就地抢救,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到西南医大附院进一步治疗,因为抢救处理得当,最后病人转危为安。
曾有泸州一家三代,在30余年间,从爷爷到父亲、孙子先后都因患高血压成为薛莉的病人,如今爷爷已年届90高龄,而孙子才40来岁。多年来,祖孙三人对薛莉极为信任,放心地将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她来守护。
在薛莉治疗的病人中,有的病人去世已久,家属仍感念于她对家人的关怀付出,与她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关系。
现在,薛莉年门诊接诊量达上万人次,其中绝大多数为老病人,她的号源长期供不应求,经常提前被挂满。
双心治疗,赢得赞誉无数
“专科医生不仅要当一名专家,还要当一名杂家。”
薛莉讲究宏观整体的治疗理念,她认为专科医生在治疗本专业疾病的同时,还应该对该疾病所引发的其它系统疾病有所掌握,比如:心血管病人的病程周期漫长,因为对疾病的担忧以及经济负担等,很多病人同时患上了“心病”,出现了焦虑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
为此,薛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专门到华西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干预课程的培训,加上自己业余时间的一些心理知识学习,开展了“双心治疗”,对于简单的心理障碍,她能够进行诊疗;而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则由心身医学科介入治疗。
在薛莉的门诊上,遇到过很多因躯体表现不舒服,通过各项辅助检查却未发现任何身体异常的青少年学生,最后诊断为心理障碍,她通过“话疗”,及时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他们的身体不适逐渐得到缓解。
一名从宜宾来的病人,出现心慌、胸痛、腹泻等症状,在全国各大医院都进行了检查,没有找到病因,最后辗转来到西南医大附院,经冠脉造影、心脏评估等检查,薛莉考虑为心理障碍,服药治疗几天后便好转了。
一名70余岁的大爷,出现心慌、失眠,每天在家里爬,四处求医问药,均医治无效。后来到西南医大附院心血管内科治疗,薛莉为其诊断为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障碍,通过“双心治疗”,很快得到治愈。
经薛莉治疗的很多病人,对其仁心仁术赞不绝口,她也因此获得“薛神医”的美誉。
甘之若饴,累并快乐着
薛莉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现在已是四代从医。其外公是一名医生,在行医生涯中救死扶伤,得到众多病人的敬重,母亲在基层药房工作。
在他们的影响下,薛莉从小便坚定了从医的信念,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所有的志愿都是选择的医学专业。
1990年,薛莉从重庆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当时的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如愿成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
“心血管内科病人量大,危重病人多,病情瞬息万变,医生晚上值班常常通宵都在抢救病人。”薛莉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每当他们把心脏骤停的病人抢救回来,给予病人第二次生命,那种心里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
“身为一名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疾苦,就是最大的安慰。”薛莉说,这是她从医的初衷,也是这份职业带给她的最大成就感。
已是“医三代”的薛莉,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她也希望下一代能将这份荣光传承下去,她常常对儿子说:“心内科医生是最有成就感的,你也学心内科吧!”
她的儿子以前不愿学医,本已在大学就读两年人工智能专业,在她的反复劝说下,后来也改学医了,现在已是一名“准医生”。
30余年行医生涯,薛莉以行动践行着美国名医特鲁多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关爱”。
看着这位年过半百却风采依旧的“老专家”,听她娓娓讲述着从医生涯的苦与乐,让人不禁感叹,仿佛时光并未在她身上镌刻多少痕迹,若除去眉眼间些许皱纹,她不依旧还是那个魏巍忠山上初心不改的白衣少女吗?
文/赖谦、路霞
图/受访者提供
校对:黄黎
主审:王伊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儿童鼻出血
丨
助眠新星
丨
性教育
丨
脑动脉瘤
丨
横纹肌溶解症
丨
钇-90微球注射治疗肝癌手术
丨
毒蛇咬伤
丨
青少年抑郁症
丨
消炎药与抗生素
丨
减肥针
丨
野生蘑菇中毒
丨
辣味科普
丨
体检问题
丨
妇科问题
丨
野菜中毒
丨
外阴白斑
丨
孤独症儿童
丨
饮酒健康
丨
泌尿系结石
丨
无痛人流
丨
春节就诊指南
丨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丨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
丨
龙虾手
丨
淋巴肿瘤
丨
盆腔淤血综合征
|
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丨
血儿茶酚胺测定
|
高血压
|
苦瓜中毒
|
孕期超声检查
|
入院注意事项
|
孕妈妈“黄码”咋个办
|
核酸检测
|
脊柱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