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方舱要做什么准备?中山一院方舱医疗队队长来解惑
如果即将进入方舱,应该准备些什么?
方舱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出舱?
面对市民群众的种种疑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方舱医疗队队长匡煜坤
作出了解答
↓↓↓
匡煜坤:若收到前往方舱的通知,首先应携带好个人用品,包括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必需品,保证基本生活的正常进行。其次,可以自行携带书籍、画册等文娱用品打发时间,提升隔离期的生活质量。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是入舱必备,隔离期间的信息填报、资料收集等操作都需要使用智能手机;如果确实没有智能手机,方舱内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会提供协助。
匡煜坤:方舱原则上收治14岁到60岁的人群,但考虑到有的患者确实需要与亲人同住,在特殊情况下,超出年龄段的老人、小孩也会被收入方舱。
据统计,中山一院舱内目前收治的患者中有47位是14岁以下的儿童,年纪最小的仅有两个月。为让婴幼儿更容易适应舱内生活,医疗队已要求餐饮方提供粥食为主的儿童餐,后勤部则保障奶粉、纸尿裤等婴幼儿用品,工会和党办还提供了画笔、儿童读物等。
△中山一院医护人员在方舱中工作
匡煜坤:依照目前标准,出舱者需在舱内隔离满7天并完成两次间隔24小时以上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或Ct值大于35,才能安排出舱。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出舱人员不具备传播性。
根据以往方舱收治的经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10天。从11月10日开舱至17日,中山一院方舱的首批入舱患者已居满7天。尽管本舱结果未出,但基于以往经验估计,18日约有逾百例甚至更多患者出舱。
匡煜坤:目前中山一院舱内分区的实际情况是,近2000张床位被分成4个病区。首先按性别进行男女分区,旨在减少生活上的不便;其次在时间上,收治患者满一个病区后开展另一个病区的收治,这一过程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因此,收治和出舱是滚动进行的,时间间隔较为密集,床位空出的同时,指挥部会安排新的患者入舱。
匡煜坤:中山一院方舱开舱至今,因新冠病情加重需要转诊的患者暂未出现,目前转出患者均为孕妇、儿童或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转诊原因均由基础疾病导致。
本次疫情中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传播速度快,但致病率相对较低。方舱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集中隔离和必要医学观察,针对特定症状进行治疗。在我们驻守的方舱内,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患者为大多数,并不需要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慢性病用药的人群,医疗队会通过后方药学部维持补给。
匡煜坤:对医疗队而言,只有做到自我保护才能更好地保护别人。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医院感染防控的压力明显增大。为此,医院设置了专门的院感团队,分别在驻地和方舱开展院感防控工作,制作指引分发给医务工作者和后勤保障职员。
日常工作中,医疗队在方舱和驻地酒店进行闭环式管理,队内实行轮班制,每班工作时长为4小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医疗队员。
来源:广东健康头条南方号
记者:钟哲、汤品洁(实习生)
审核发布:王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