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镇痛泵镇痛——为癌症患者减轻病痛
癌痛是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会经历的复杂性疼痛。近日,东莞康华医院全科医学科为深受癌痛折磨的张大爷(化名)应用硬膜外镇痛泵,这是我院首次对癌痛患者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阵痛,以精准的方式减轻病人的痛苦。
癌痛感受:
活着像是在受刑
自从张大爷半年前被确诊肺癌,就一直饱受癌痛折磨,持续增加的痛感让他无法下床行走,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不到3小时。原本积极乐观的张大爷,也渐渐变得敏感、压抑。
张大爷儿子看着父亲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禁偷偷流泪,看着父亲一次次的煎熬,他只能向医生求助,恳求减轻这份他无法分担的痛苦。
我院全科医学科李玉钟主任和谭金医生了解张大爷的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请疼痛科王俊主任和肿瘤科薛莹主任共同为张大爷制定镇痛方案。
王主任发现,张大爷自肚脐以下的疼痛感都比较强,腰椎有叩击痛,腰椎压痛明显,且双下肢肌力减弱,活动受限,VAS疼痛评分达到8分,属于重度疼痛的级别。
王主任介绍,张大爷的疼痛属于中枢神经性疼痛,并且已经使用多种类、大用量的止痛药物,但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技术镇痛。
疼痛“克星”:
硬膜外镇痛泵技术
人体痛感必经的路径是:神经—脊髓—大脑。如果将路径从中截断,让痛感无法传递到大脑,患者便感受不到疼痛。
硬膜外镇痛泵技术是通过导管将片类药物或麻醉药物等靶向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以此有效缓解顽固性癌痛。其原理是利用药液在椎管内扩散,呈“爬行”状态,在椎管内广泛分布,从而取得比单纯穿刺点对应的镇痛区域更宽阔的镇痛平面,使镇痛效果更加持久。
采用硬膜外导管经皮肤打隧道引至侧腰固定的方法,不仅可以防止导管脱落,也能让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减少穿刺次数。
术后效果:
痛感明显减轻
张大爷接受了留置硬膜外镇痛泵的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镇痛效果明显。经复查,张大爷肚脐以下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腰椎无叩击痛,腰椎也没有压痛,就连双下肢的疼痛也缓解不少。现在,他已经能够下床活动,缓慢扶行了!
在镇痛泵与镇静药的联合作用下,本次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很成功,张大爷的睡眠时间得到延长,精神和气色一天比一天好,家属们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癌症患者一旦任由癌痛摧残,即使患者意志力顽强,也很容易被疼痛击垮,不利于癌症治疗的开展。使用规范、有效的镇痛治疗,远比只治癌不治痛的效果要好。
硬膜外镇痛泵技术是国内目前比较前沿的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显著,且用药量比静脉用药或口服药量都要低得多,能大大减少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影响。
专家介绍
王俊
疼痛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从事慢性疼痛临床诊疗20余年,擅长常见病的微创性治疗和疑难病的精准性诊治,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保守治疗,肌筋膜调衡技术,神经性疼痛的调控性治疗等有独到的丰富经验。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疼痛学科临床诊疗策略》专著一本,参与“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编写。曾任地级市医学会主任委员,省级医学会分会常委。
李玉钟
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贵宾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南粤好医生”“岭南名医”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三甲教学医院从事内分泌糖尿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在糖尿病血糖的精准控制和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经验丰富;具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疾病等娴熟的诊疗技术;能高效管理和治疗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主持省市级科研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著作1部。
薛莹
肿瘤医学科中心副主任、肿瘤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粤好医生”
东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东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曾于美国MD.Anderson肿瘤放疗中心及医科院肿瘤医院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实体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免疫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尤其在胸腹部肿瘤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为广东省华南名医联盟专家组委员,广东省放射卫生技术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分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及军队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文章30余篇。
往期回顾
食用大闸蟹的正确姿势,你掌握了吗?
激光祛斑知多少?
近期带孩子外出的家长们,要注意预防!
作者:全科医学科唐能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