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女士的“糖尿病逆转之旅”
日前,麦女士从儋州风尘仆仆赶到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肥胖与健康管理门诊诊室,然而她此次来到诊室并非为了看病,而是专程来致谢——把鲜花和感谢信送给帮助自己用非药物方法治疗糖尿病、科学减肥成功的临床营养科周海燕主任。此时,周海燕主任正忙着为门诊肥胖患者的评估、指导,或倾听或耐心指导。
据麦女士介绍,近几年她因为肥胖导致糖尿病、脂肪肝、痛风、高脂血症等多种慢性病缠身,常年因上述疾病带来各种烦恼与痛苦。医师告诉她要想把这些疾病治好,首先就是减肥,为了减肥,她曾就诊多个地方,都是对症用药治疗,尝试各种方法减肥、控糖,但均未成功,后来又在各种打着“减肥”旗号的机构按摩、理疗、调理前后耗去数万元,均无效果。
2022年5月,因血糖过高,四肢浮肿伴关节骨骼极度疼痛,在儋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从当地医护人员口中得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周海燕主任可以帮助患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因为经历过多种减肥方法并且屡战屡败的痛苦心路历程,麦女士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态从海医一附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了肥胖与健康管理门诊。
初次就诊,周海燕主任通过详细问诊了解麦女士的减肥经历、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认真查体、生化评估、肝脏彩超、心电图等综合评估健康风险因素,在规范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低能量平衡饮食模式+科学运动”的降糖、减重方案,并在其就诊后通过微信远程指导饮食、运动。
经过4个月体重、血糖管理,麦女士的2型糖尿病成功逆袭为健康状态,复查血糖、胰岛素均正常,体重从75.5公斤降至64公斤,其他肥胖相关的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各种慢性病全部基本治愈。这种不吃药不打针的健康管理模式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让她受益,重获健康的麦女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胖胖的“企鹅”身材变得匀称了、正常了。
“上学的二娃跟我说,‘妈妈,我同学说你漂亮了’,孩子说话的神态和喜悦与之前大不相同。”要知道,以前麦女士去学校接送孩子时,因为肥胖体态臃肿,天真无邪的同学曾误以为她是外婆,孩子还曾为此伤心过。如今,健康生活方式让麦女士成功完成了糖尿病逆袭之旅,健康让她重回自信与阳光,身心愉悦。
2022年11月14日是第31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据了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中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高达1.41亿,且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泛血管疾病的重要代谢危险因素,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递增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刻发生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二、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可定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体重指数BMI≥24kg/m2)与肥胖(BMI≥28kg/m2)和/或向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4、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5、静坐生活方式;
6、有糖尿病前期史;
7、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8、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9、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产生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怎么预防糖尿病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平时多关注并学习糖尿病科普;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高于正常人,但是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所以糖尿病前期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糖尿病前期一旦发现,如果采取积极的控制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
五、糖尿病膳食原则
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到达或维持健康体重。
合理饮食,种类多样,成年人BMI应在18.5~23.9kg/m2之间。
谨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90cm,女性腰围不超过85cm。
规律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运动原则遵循短时间、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有心血管疾病人群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开展科学运动。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及杂豆类,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量以降低膳食GI,建议餐餐有蔬菜,每日蔬菜摄入量300~500克,其中绿叶类蔬菜不低于1/2。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同时减少肥肉摄入。
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特别推荐每日摄入300g的液态奶,临时加餐可选择坚果。
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咨询营养科医师调整饮食结构,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成立于2011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开展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治疗获得同行认可与好评,为百佳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基地,开设了临床营养门诊、肥胖与健康管理门诊、妊娠糖尿病门诊、肿瘤营养门诊等特色专科门诊,目前临床营养科开展人体成分分析、肠内营养配置、健康风险评估、个性化膳食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健康管理等诊疗项目。尤其肥胖与健康管理门诊,帮助糖尿病、肥胖、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的慢性病人群重获健康,从肥胖到健康的华丽转变让许多患者重拾人生的自信。
文/临床营养科郭静悦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