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妇幼 人物风采 | 韦萍:用毕生践行“仁、德、精、新”精神
1965年,谁也没想到,一个名不经传、建院初期只有十余人的小门诊,会发展成广西后来集保健、医疗、科研、教学和基层妇幼保健指导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爱婴医院。
再回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妇幼健康事业之路,至今已走了五十余年。
对老一辈妇幼职工来说,医院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而他们是医院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为医院发展打牢根基。“仁、德、精、新”对他们来说不仅是院训,更是对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信仰。
保健部(群体保健科)主任韦萍便是其中一位。她已在医院工作33年,是万千母婴安全守护者中的一员,更是广西妇幼健康事业几十年飞跃发展的亲历者。
韦萍
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坚守
1989年,那时的韦萍是一名儿童保健科医生,带着对医学的憧憬,她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在临床一线工作。
当时,医院只有新阳院区,且医生人数少,医疗设备缺乏,医院的分娩量也远远低于区内其他医院,整体发展环境困难重重。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在院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韦萍和全院职工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在深化医疗改革的时代浪潮中,摸索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医院发展之路,医院先后获得的两百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医院规模的发展壮大,韦萍也逐渐成长起来。2007年,因工作需要,她的工作内容从临床诊治变为群体保健。韦萍也逐渐认识到,做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面对的是一位位病人;做群体保健工作则要将一系列的政府妇幼保健惠民项目尽可能普及到每一位妇女儿童身上,面对的是整个妇女儿童群体,事关千家万户。
对于韦萍来说,不变的,是对岗位的坚守。
进入保健部后,下乡入户、挨家走访调查早已成为韦萍的家常便饭。在这些日常工作中,2012年的迎接WHO(世界卫生组织)对广西河池进行新生儿破伤风现场认证,最让她印象深刻。
曾经,新生儿破伤风作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很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后来,广西利用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契机,探索出适合西部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有效模式。2012年,WHO(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广西河池市代表我国西部地区接受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现场认证,韦萍则作为调查员,全程参加和协助开展现场认证工作。
翻开一张张照片,韦萍清晰记得那次工作的艰难程度。她和工作队需要到河池市11个县(区)进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认证,其中所到地点多是乡村山野、崎岖山路。团队出发时阴雨连绵,路面湿滑,再加上村屋分布散,房屋距离远,从一户到另一户,中间是长达几个小时的行程,给工作队的走访带来很大挑战。
韦萍与团队在破伤风认定途中
“真的得翻山越岭,工作队还要反复询问村民新生儿死亡和住院记录等情况,生怕漏掉一家”,每每回忆起当时的艰苦环境,韦萍满是感慨。
最终,工作队共历时11天,入户2万多户,调查了9万多人及1152名规定时段内的新生儿。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认定,广西河池市代表中国西部地区通过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现场认证,世界卫生组织于2012年10月30日正式宣布中国已消除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广西妇幼健康措施和成果也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世界卫生组织充分肯定。
何为坚守?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脚踏实地,把手头的事一件件做好,就这么简单。多年来,韦萍也始终在践行这个答案。
要以身作则,打造友爱团队
走进韦萍的办公室,总会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但不见人影也是常有之事,因为临时出差处理紧急事件、随时准备下乡督导、下到基层仔细落实好各项妇幼保健项目等,都是她繁忙的工作日常。
即便如此,作为部门负责人,她仍十分重视团队建设,留出足够时间和大家交流。
“主任没有架子,会主动关心大家,看看大家有什么生活、工作难处她能帮上的。整个团队既是同事,更像朋友和家人。”保健部干事韦霁珊说。
韦萍进入百姓家进行调查工作
韦萍平时十分注重发挥自己的领队作用,无论是重要工作还是日常工作,她都亲力亲为、尽心尽责,不逃避、不推脱,踏踏实实干活,给年轻人树立榜样。她始终坚信,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这也是她传授给年轻同事们的宝贵经验。在保健部干事黄旭华眼里,韦萍主任永远是办公室最后走的,“只要我们加班,她一定会和我们一起加班,等我们都离开办公室,她才锁门”。
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不相同,为团队的贡献程度也不同,如何去平衡之间的关系?“奉献多,奉献少,都是奉献。”韦萍回答,她会看到每位同事的优点,并让他们在工作中将自己的优点最大化,各尽其责,为团队的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韦萍还会给予大家足够的容错空间。每当有同事的工作出现了失误,她不会一味地指责,而是告诉对方改进建议,“大胆让年轻人犯一两次错,假如他后面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他自然会采纳。”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谆谆教导和耐心引导,让整个部门时刻保持团结一致,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看走过的路,不忘来时初心
2021年,全区孕产妇死亡率由2011年17.15/10万下降到2021年8.7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1年9.7‰下降到2021年4.07‰,广西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由2000年的71.29岁上升到2020年的77.52岁,广西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延长6.23岁。
在这些宏观数据中,每一个指标的上升或下降,都代表着被拯救的鲜活生命,凝结着妇幼人的辛勤与汗水。韦萍想和大家一起,尽心尽力筑牢妇女儿童健康的每一道防线,这也是她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
2011-2021年,她带领保健部同志先后举办全区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妇幼卫生信息培训、妇幼卫生项目管理培训、全区产科、妇科、儿科、遗传、新生儿骨干人员培训、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技术培训、妇女“两癌”防治培训、孕期健康教育项目师资培训和会议共263期,培训人数达4.9万人次。
作为九三学社成员,她参与过医院大大小小的决策,还积极推动广西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荣获2014—2016年度、2017—2019年度全区九三学社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016到2019年连续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获授2011-2015年度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她所在的科室保健部也于2016年和2022年获得广西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韦萍正在给学员们授课
然而,这些仅是韦萍所获得的部分工作成果,除此之外,她还为降低广西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所作出过各种努力。
这些年,保健部通过强化管理一系列的妇幼保健项目和落实妇幼惠民政策,如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卫IV项目、“六网”监测、降消项目、孕产期保健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母婴安全工程、广西地贫防治计划、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在保障全区母婴安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保健部还不断推进全区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妇幼健康精细化管理,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总体工作效能明显提高。
部门种种举措都切实为群众办好了实事,提升了全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为广西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未来,我还将带领保健部的同志们继续秉承‘仁、德、精、新’的院训,继续传递爱的火炬,不忘初心,保持热爱,全生命周期护佑壮乡妇女儿童健康,我愿用毕生践行这句话。”韦萍坚定地说。
文字丨文俊骁覃艺淋
图片丨韦萍
陈海靖
文俊骁黄柏华覃艺淋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建立于1965年1月,历经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保健、医疗、科研、教学和基层妇幼保健指导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爱婴医院,并形成广西妇幼保健院、广西妇产医院、广西儿童医院、广西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研究所三院一所两院区的格局,设置有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门诊医技部及行政后勤部五大部门。
我们始终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和妇幼保健院办院宗旨,以“仁、德、精、新”的院训精神为医院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至善尽美为服务理念,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守护妇女儿童健康为己任,医院正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紧抓发展机遇,从建筑装备硬件设施、技术人才软件环境、高精尖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打造区域及东盟地区领先的省级现代化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