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冠患者治愈出院|守护隔离病房的儿科医生|隔离病房里的互相加油鼓励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昨天,在濠江医院,一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转入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监测和居家隔离监测。医护人员提醒,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大家仍须积极配合,做足防护,共筑防疫屏障。
濠江医院是我市本轮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经医院救治,昨天下午,一批新冠肺炎阳性感染人员康复出院,他们被分批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监测。许女士是其中之一,她来自潮阳和平,11月3日,她与7岁的儿子被确诊为轻型新冠肺炎病例,被送至濠江医院治疗,她5岁和3岁的儿子也作为密接人员入院接受隔离监测。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关怀,她与7岁的长子双双康复,符合出院标准。
患者入院时有一些咳嗽、流鼻涕的症状,伴有咽痛,没有明显的发烧,入院后,经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和中医药的调理扶正等治疗,患者的症状就慢慢改善,现在患者是一个痊愈的状态,经过两轮的核酸检测呈阴性,达到出院的标准。
——我院院派驻濠江医院主治医师郑彦丰
许女士的次子和三儿子经多轮核酸检测也呈阴性,母子四人于昨天一同出院。临别前,医护人员特地向许女士送上鲜花,表达良好祝愿,许女士为此十分感动。
心情现在非常舒服,可以出院了!很感谢这里的医生、护士,非常感谢政府,非常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对我们的悉心照顾,还有耐心开导,我内心非常感谢,真的很感谢他们这十来天的悉心照顾。
——康复出院人员许女士
许女士也表示,接下来将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
据介绍,我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区、县陆续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市卫健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启用定点救治场所,并组建8支医疗救治队伍共124名医护人员入驻各定点救治医院,通过科学救治和人文关怀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做好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护人员提醒各有关方面和广大群众,仍须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在人群密集场所,要佩戴好口罩,跟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要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多饮水,适当运动。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派驻濠江医院主治医师郑彦丰
【今日视线】一批新冠患者治愈出院医生提醒仍需做好防疫措施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自2022年11月2日起,我院医联体成员单位——濠江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紧急启用。我院组织34名医护人员进驻濠江医院隔离病区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我院黄锐峰医生,作为濠江医院隔离病区目前唯一一名儿科医生,肩负儿童患者救治的重担。
“但那些感染阳性的孩子,谁又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呢?”
当濠江医院紧急启动后,黄锐峰医生主动报名支援濠江医院。他笑着坦言自己有过短暂犹豫,父母都已年近70,女儿才2岁,妻子也要参与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家中正是需要自己的时候。
“但那些感染阳性的孩子,谁又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呢?”黄锐峰医生说道,自疫情发生以来,儿科已有多名医生护士外派参加防疫工作。可就在援助濠江医院的第二天,黄锐峰医生的女儿也发烧了,科室其他儿科医生前往家中探访。黄锐峰说:“同事们让倍感暖心与安心,大家共度难关,疫情一定会早日结束。”
唯一的儿科医生,不负所托
在濠江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有四分之一是儿童,濠江医院人性化地将患儿与父母安排在同一隔离区。隔离病区中,最小的患儿仅出生42天,入院时已发烧1天余,一度出现四肢冰凉,呕吐症状,家属非常紧张。黄锐峰医生联系院本部儿科吴北燕主任共同会诊,及时有效处理,小患儿得以好转。黄锐峰医生说:“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发烧,持续时间更长,且低龄儿童又难以准确说出症状,因此更要做好孩子与家属心理辅导,让大家在这里隔离不隔爱。”黄锐峰医生表示,虽然自己是濠江医院唯一的儿科医生,但医院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每位患儿的治疗方案能一人一策,高质量完成儿科救治工作。
近日,濠江医院收治一名近37周的新冠肺炎确诊孕妇,临产在即。黄锐峰医生在院本部的组织下远程连线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根据专家们共同研讨的多种预案,模拟现场诊疗流程,充分准备新生儿娩出工作,并与院本部援派的新生儿科护士、产科助产士积极沟通,分享隔离病房工作心得与注意事项。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濠江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紧急启用后,全部隔离病房已投入使用,医院班子多次携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总务科等管理团队前往濠江医院给予现场指导,并提供相关医疗物资和物业后勤人力支持。我院职工亦闻令而动、向疫而行,舍小家顾大家,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战,以实实在在的医疗工作托举“生命方舟”,在最危险的前沿绽放医者之光。
隔离病房不同于常规诊疗病房,患者对于隔离病房的陌生和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
在濠江医院这一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里,除了采集核酸、测量体温、医疗救治等工作之外,我院援濠江医疗队也要格外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队员们在治疗之余,也想尽办法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年龄最大上至71岁的老大爷,小至幼儿,医疗队队员们担负起亲人和朋友的角色,事事关心。
“感觉怎么样,还舒服吗?”
“挺好的,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也要注意休息啊!”
看似简单的聊天对话,却是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重复多次的内容,因为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舒缓患者心绪。
叶铭植是11月2日我院首批进驻濠江医院的队员之一,“前线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成就感还是挺大的。在这里,我们跟患者就像一家人,除了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也会提醒他们在院期间以及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他们对我们的信任跟肯定,也是我们的动力。”有感于连日来的抗疫工作,叶医生也有感而发,在朋友圈写下自己的感想:
抗疫路上
你的光照亮夜的黑
正如
冬的雨
滋润生的绿
白袍着身
使命在身
穿梭人间冷暖
共克时艰
你我蒙面相见
来日天涯各边
守得一方平安
惟愿灯火万家
邓达丽是2020年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她深知加油和打气对于隔离病房的患者有着积极意义,于是手写了一张张加油鼓励的小便条贴,黏贴在患者的饭盒盖上,让患者在吃饭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鼓励。“在隔离病房,我们对病人说的最多的是加油二个字,让他们重拾信心,这对康复很重要。”达丽如此说道。此外,医护人员也会在微信群里分享科普知识,解答患者的困惑,及时解决患者的需求。
疫情面前,医护人员是患者坚强的依靠,患者的信任和依赖是医护人员负重前行的动力。蔡思敏告诉我们,“患者也常常给了我们很多加油和鼓励。有一晚我在隔离病房里发药,有个小朋友热情地向我招手,我一转头,她比了个大大的爱心。当下虽然已经汗流浃背,但是内心很感动,觉得一切都值得。”
目前在医护人员日夜坚守、精心医治下,患者已陆续治愈出院。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护人员互相加油鼓劲,互相支持着,让隔离病房充满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