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焦虑失眠伴腹泻?中医教您巧调治
眼下广州正经历三年来最严峻的疫情
疫情下
很多人出现了胸闷、心慌、紧张、失眠等焦虑症状
甚至伴有腹痛腹泻。
这些疾病,中医药治疗有优势
内科主治中医师戚正涛来和大家聊聊
焦虑失眠腹泻患者的4个明显特点
焦虑失眠腹泻患者的4个明显特点
因为疫情的原因,焦虑失眠腹泻
的
病人非常多,在内科医生的门诊很常见。
有些主要是因为失眠、焦虑来就诊的,也有一些是
看其他
病被发现合并有焦虑症的,这些患者都有以下4个明显的特点:
1.全身的症状特别多,感觉从头到脚哪里都不舒服。
2.做过很多检查都没有明显异常,但总是觉得自己病得很重没有查出来,经常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开检查。
3.去过很多家医院,看过很多个医生,但在每个医生那里复诊不超过3次。
每个医生那里复诊不超过3次。
4.很愿意自己上网查一下是得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却未必会真的相信医生。
焦虑失眠不可怕,中医治疗有疗效
焦虑失眠不可怕,中医治疗有疗效
戚正涛医生指出,这些疾病都不可怕,用中医药治疗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们来看看门诊里的故事。
案例1
案例1
今年62岁的老王(患者化名),在去年“5.21”广州本土疫情后开始出现胸闷心慌伴头晕,每月数次发作,每次持续数天,曾多次在外院及我院急诊就诊,查心脏彩超、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未见明显异常,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偶发房早及室早,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不明显,于2021年10月31日来到戚正涛医生的门诊就诊。当时老王仍有胸闷心慌,伴头晕,肚子胀,胃口差,口干口苦,容易夜醒。查看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数。结合老王的症状表现,考虑是典型的焦虑症,于是医生谢绝了他进一步检查的要求,给予纯中医治疗。考虑为心肝气郁,肝郁化火,心阳不振,以致神魂不安,所以当时戚正涛医生给他用了小柴胡汤、温胆汤、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三个方合方治疗。治疗1周后,老王的症状明显缓解,治疗4周后,症状基本完全消失,一直随访到今年10月,都比较稳定。
案例2
案例2
今年22岁的小李(患者化名),2年前的一个夜晚,突然发作过一次胸闷心慌、呼吸困难、伴四肢及面部麻木,持续了数小时之久,那种强烈的濒死感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噩梦,此后上述症状多次发作,频率不断提高。遂于今年7月初到某医院心内科住院,查心脏彩超、心电图、甲功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行食道调搏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暑假期间外出三亚恰逢当地疫情,上述症状全面加重,并伴发左侧颞部疼痛、胸部刺痛、睡眠不安、紧张易惊,时有夜间肢体抽动及大便前腹痛,总是担忧自己下一秒钟就会症状再次发作。通过在我校就读的同学的介绍,于9月22日到我院就诊。接诊这个小伙子戚正涛医生整整用了40分钟,耐心的聆听他的诉说,仔细阅读他厚厚的一叠病历资料,不厌其烦地给予引导和解释。经过详细的问诊,考虑小伙子是焦虑症,从中医角度属于肝郁脾寒,痰浊痹阻,心阳不振,心神不安。所以仍然给予小柴胡汤、温胆汤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并加用了疏肝解郁的药。
更为特殊的是戚正涛医生布置的3道诊后作业给小李,让他上网查查一是什么是焦虑症,二是什么是过度通气综合征,三是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之所以让小李去上网搜索,是因为这一类的患者很多并不真正相信医生,医生讲解十次,不如他们自己搜索一次。
经过1个多月的中药治疗和短信随访指导,小李的病情基本平稳,完全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及运动。
引起焦虑的3个主要原因
引起焦虑的3个主要原因
据戚正涛医生介绍,引起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原因1:体质因素
原因1:体质因素
在医生临床所见,这一类患者多属于肝郁脾虚的体质,因此平时多会有脾气烦躁、容易疲劳、胸闷腹胀、大便不成形、两侧太阳穴胀痛等问题,女性朋友往往容易伴随有月经不调、经前头痛、乳房胀痛等。其实也不难理解,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忧思易伤脾,恼怒易伤肝,也最容易导致焦虑。
在医生临床所见,这一类患者多属于肝郁脾虚的体质,因此平时多会有
脾气烦躁、容易疲劳、胸闷腹胀、大便不成形、两侧太阳穴胀痛
等问题,女性朋友往往容易伴随有
月经不调、经前头痛、乳房胀痛
等。其实也不难理解,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忧思易伤脾,恼怒易伤肝,也最容易导致焦虑。
原因2:情志因素
原因2:情志因素
情志原因,比如前面两个病例因为疫情隔离导致的惊恐,以及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躁,人际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紧张等。
原因3:环境因素
原因3: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比如社会环境导致的快节奏生活,比如现在初冬,天气肃杀,草木凋零,容易导致人伤春悲秋等。
焦虑症的4大常见表现
焦虑症的4大常见表现
临床所见,焦虑症常见有这4个症状群,既可以独立出现,更多的是同时并见。
1.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群
1.
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群
表现为自觉胸闷、心慌、气短,容易受到惊吓,甚至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濒死感。但是反复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损伤标志物、胸部CT、动态心电图甚至冠脉造影都没有明显异常。
表现为
自觉胸闷、心慌、气短,容易受到惊吓,甚至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濒死感
。但是
反复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损伤标志物、胸部CT、动态心电图甚至冠脉造影都没有明显异常
。
2.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群
2.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群
表现为腹痛腹泻,轻者仅仅是腹部不适感或大便稍稀,重者腹痛明显伴有大便严重不成形。而且腹痛腹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每当便意来临时,就伴随有腹部不适或腹痛,需要赶紧找厕所,拉完大便后腹部症状也会很大程度上缓解或消失。
表现为
腹痛腹泻,轻者仅仅是腹部不适感或大便稍稀,重者腹痛明显伴有大便严重不成形
。而且腹
痛腹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每当便意来临时,就伴随有腹部不适或腹痛,需要赶紧找厕所,拉完大便后腹部症状也会很大程度上缓解或消失
。
戚正涛医生曾接诊过一个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他10年没有坐长途车出过远门,怕在路上突然便意急迫找不到厕所。也曾接诊过一个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在开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突然便意急迫,顾不上被罚款扣分,毅然弃车而逃直奔旁边的公共厕所。
3.睡眠障碍症状群
3.
睡眠障碍症状群
表现为难以入睡,甚则彻夜难眠。好不容易睡着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醒来,醒后再入睡又很困难。终于睡着了,却是乱梦纷纭,迷迷糊糊,晚上不睡,白天崩溃。第二天又觉得昏昏沉沉,头晕脑胀,全身乏力。
表现为
难以入睡,甚则彻夜难眠
。好不容易睡着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醒来,醒后再入睡又很困难。终于睡着了,却是乱梦纷纭,迷迷糊糊,晚上不睡,白天崩溃。第二天又觉得昏昏沉沉,头晕脑胀,全身乏力。
4.月经相关症状群
4.
月经相关症状群
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前头痛,以一侧或两次头痛为主,严重者头痛欲裂,伴有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经期烦躁,痛经,以及经期腰部酸痛、小腹坠痛等。
表现为
月经周期不规则,经前头痛,以一侧或两次头痛为主,严重者头痛欲裂,伴有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经期烦躁,痛经,以及经期腰部酸痛、小腹坠痛等
。
除了这4组症状群之外,焦虑症还可以引起很多的症状,比如肩背酸痛、咽部异物感、耳鸣,周身麻木、游走性疼痛,嗳气泛酸等。
除了这4组症状群之外,焦虑症还可以引起很多的症状,比如
肩背酸痛、咽部异物感、耳鸣,周身麻木、游走性疼痛,嗳气泛酸
等。
可以说,焦虑能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躯体化症状,这也是很多焦虑症的患者在确诊前经常在多家医院、多个专科门诊就诊的原因。
焦虑症的3个常见特征
焦虑症的3个常见特征
在长期的门诊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了焦虑症3个常见特征性的表现。
特征1:一条唾液线
特征1:一条
唾液线
多数焦虑症的患者舌头两边可以看到两条由细小的唾液组成的明显白线,中医称这种线为唾液线,称这种舌像为肝郁舌、半夏舌。因为从舌诊角度来讲,舌头两边属于肝,而唾液线为涎末由脾所主,舌头两边看到唾液线,是典型的肝郁脾虚、痰阻肝脾的表现。
多数焦虑症的患者舌头两边可以看到两条
由细小的唾液组成的明显白线
,中医称这种线为唾液线,称这种舌像为肝郁舌、半夏舌。因为从舌诊角度来讲,舌头两边属于肝,而唾液线为涎末由脾所主,舌头两边看到唾液线,是典型的肝郁脾虚、痰阻肝脾的表现。
特征2:出现结节、囊肿、肌瘤
特征2:出现结节、囊肿、肌瘤
很多女性焦虑症患者体检结果能看到甲状腺、乳腺、子宫同时发现结节、肌瘤、囊肿等,从中医角度看,上述部位均是肝胆经所循行的部位,上述部位出现结节、囊肿、肌瘤,多是反映的肝气郁结,痰瘀阻滞。
特征3:由情绪及压力导致
特征3:由情绪及压力导致
情绪及压力因素导致加重。比如之前接诊过不少中学生,一到快要考试了,准会腹痛腹泻加重,这显然是压力应激所致。在戚正涛医生的门诊里曾接诊过一位社区工作者,每到疫情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心慌、失眠。更有甚者,有一位腹痛腹泻的阿姨,吃了中药后平时已经基本没症状了,但是在候诊的一个多小时里因为腹痛而去了两次厕所,询问其原因,说考虑到来医院,忍不住紧张起来,所以又要去厕所了。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群=器质性胃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群=器质性胃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临床上以腹痛伴腹泻者最为常见。肠镜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却常需要借助肠镜检查排除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
一般青少年出现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可以不用常规做肠镜检查,但是当出现年龄大于40岁、便血或粪便隐血、夜间排便、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重不断减轻或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等警报征象时,要进一步完善肠镜检查。
中医是如何认识这类疾病?
中医是如何认识这类疾病?
中医是如何认识这类疾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焦虑、失眠的病机主要是肝郁、脾虚与痰阻。
临床上我们根据症状及舌脉,仔细区分肝郁、脾虚、痰阻的轻重。如跟情绪密切相关的,伴有烦躁易怒、两侧头痛、口干口苦、月经不调的,多属肝郁为主;跟体力及消化系统症状相关的,伴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胃口欠佳,大便不成形的,多属脾虚为主;跟胸部症状和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的,伴有胸闷心慌、易受惊吓、眠差易醒、乱梦纷纭的,多属痰扰心神或心阳不振。
临床上我们根据症状及舌脉,仔细区分肝郁、脾虚、痰阻的轻重。如跟情绪密切相关的,伴有
烦躁易怒、两侧头痛、口干口苦、月经不调
的,多属
肝郁
为主;跟体力及消化系统症状相关的,伴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胃口欠佳,大便不成形的,多属脾虚为主;跟胸部症状和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的,伴有胸闷心慌、易受惊吓、眠差易醒、乱梦纷纭的,多属痰扰心神或心阳不振。
焦虑、失眠,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的,中医病机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戚正涛医生指出,其实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非常常见,病机和焦虑、失眠的基本相同,却又同中有异。具体表现在肝郁脾虚的层次上更加丰富。肝郁可以表现为肝寒、肝郁、肝热,脾虚也可以表现为脾虚、脾寒,所以肝郁脾虚这组症状组合上可以出现肝脾俱寒、肝热脾寒、肝郁脾虚等。
肝脾俱寒者突出的表现是寒,比如小腹及肚脐周围发凉、头部发凉,怕冷,手足不温,不敢吃凉的东西,痛经,月经前头痛严重,大便不成形甚至水样便。
肝热脾寒者突出的表现是寒热错杂,既有肝热的口干口苦、心烦、容易发脾气症状,也有脾寒的肚子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大便不成形等。
肝郁脾虚的多表现为寒热不明显,但是有腹胀,胃口不佳,乳房胀痛,心烦,大便偏烂,四肢无力,懒言少动等。
中医药治疗焦虑、失眠伴痛泄有妙招
中医药治疗焦虑、失眠伴痛泄有妙招
痛泄
中医药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在治疗焦虑、失眠伴痛泄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有很多患者提出疑问,
除了煲中药,还有哪些简便的中医调
治
方法吗?
据戚正涛医生介绍,茶疗、音乐疗法、食疗、导引、穴位按摩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妙招1:
妙招1:
可以使用疏肝解郁安神的中药来泡水,如陈皮、香橼,温脾疏肝行气的中药如春砂仁,也可以饮用一些花茶,如玫瑰花茶、月季花茶、桂花茶、合欢花茶。
妙招2:适当听一些节奏舒缓、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有助于舒畅气机、怡养心神、忘却烦忧,如《江南好》《霓裳曲》《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
妙招2:
适当听一些节奏舒缓、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有助于舒畅气机、怡养心神、忘却烦忧,如《江南好》《霓裳曲》《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
妙招3:导引气功,比如八段锦等对于焦虑、失眠、腹泻的患者非常有帮助,比如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等招式,都有一定的疏肝健脾安神的作用。
妙招3:
导引气功,比如八段锦等对于焦虑、失眠、腹泻的患者非常有帮助,比如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等招式,都有一定的疏肝健脾安神的作用。
妙招4:
妙招4:
穴位按摩也是患者居家保健的不错选择。一般选取心经、肝经、脾经的穴位,比如四关穴(即双侧合谷、双侧太冲),神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涌泉等穴位。如果技术过硬或者有相应设备的,也可以考虑艾灸神阙穴和足三里,但是切记艾灸后要避风。
焦虑、失眠伴腹泻患者饮食的3大注意事项
焦虑、失眠伴腹泻患者饮食的3大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
注意事项1
饮食要以清淡为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比如浓茶、咖啡、烈酒等。
注意事项2
注意事项2
晚餐不宜过饱,尽量少吃宵夜,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对于肝郁脾寒或肝脾俱寒的、伴有痛泻的患者,则需要避开这三类食物:一是冰冻的,二是苦味的,三是瓜类的(包括苦瓜、节瓜、丝瓜、冬瓜、西瓜等),这些食物的性味过于寒凉。
,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对于肝郁脾寒或肝脾俱寒的、伴有痛泻的患者,则需要避开这三类食物:一是冰冻的,二是苦味的,三是瓜类的(包括苦瓜、节瓜、丝瓜、冬瓜、西瓜等),这些食物的性味过于寒凉。
注意事项3
注意事项3
但是饮食方面不是绝对禁忌,切不可陷入另一种形式的“饮食焦虑”。戚正涛医生指出,他曾见到过一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手提包里随身带着一张过了塑的A5纸张,上面写着几十种不能吃的食物,5年了尽量避免在外面吃饭,实在避不开了就对照着这张纸看什么饭菜不能吃,弄得同桌吃饭的人很辛苦,自己更辛苦。所以我当时告诉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张纸扔了,看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医生有话说
医生有话说
有不少患者朋友问,我平时要煲一些什么汤缓解失眠、焦虑、痛泄(腹痛、腹泻)的症状呢?
古人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不胡乱去干预,避免越治越乱,就相当于是接受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疗所达到的效果了。戚正涛医生特别指出,同病不同证,治疗差别很大,尤其是一些寒热错杂的证型,好不容易调整到一个脆弱的平衡,胡乱煲一些汤反而很容易打破这种平衡,因此戚正涛医生给的建议是正常饮食,不乱煲汤。实在想煲汤,不要放药材。
戚正涛医生最后指出,焦虑、失眠不可怕,虽然会带来很多症状上的烦恼,但却没有什么致命的情况。如果做了许多检查都检查不出异常,停止做一些无用的检查,不是病重检查不出,而是压根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要把生活交给自己,把治疗交给医生,每天开心快乐的生活,便是最好的治疗。
来源:整理自戚正涛医生优医说医直播间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校对编辑:李龙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