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何变了?
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什么下调?此次调整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有什么影响?高血压患者防控标准是什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王沛坚为您解读。
1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什么会下调?
《指南》的初衷是将高血压防线前移。指南标准的调整主要是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血压介于“130/80mmHg和140/90mmHg之间”的人群,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新的研究发现,这类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而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让更多的人从更早期阶段关注血压,进行降压,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样在5-10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少部分人吃药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远远少于这些医疗费用。
2
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有什么影响?
01
或增3亿多高血压患者
根据新指南,血压介于130-139/80-89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mmHg为2级高血压。依据新标准估测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达6.13亿,而符合2010年中国指南的标准的人数约为2.68亿。表面上看,高血压患者大幅增加。但这未必是坏事,因为新标准诊断目标的前移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新指南降低了高血压的干预门槛,就可以使更多人在早期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并借此提高人们对于高血压的重视,改变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进一步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
02
同一个人诊断改变处理不变
新指南将高血压的临界值下调,如果一个人原本的血压是135/85mmHg,按照旧标准是“正常高值”,但是按照新指南就可以诊断为1级高血压。这样可能出现一夜醒来突然“得了”高血压,这些获得“黄牌警告”的患者可能会产生惊恐或者焦虑的负面情绪。但其实,我国早就把130/80mmHg视为“正常高值血压”并且将其列入可以进行综合干预的范围。因此,两者虽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处理上没有区别。
03
需要服药的患者不会大幅增加
虽然高血压患者人数大幅增加,但需要服药的患者不会大幅增加。新指南指出,并不是所有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都需要立即接受药物治疗,而是可以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例如在美国高血压患者中原本只有34.3%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新指南下调诊断标准后,高血压患者有所增加,但需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增加至36.2%,这说明,治疗门槛虽然被提前了,但需要用药的患者并不会大幅增加。
04
特定患者控制难度有所增加
新指南要求在被确定为高血压的患者中,只要同时合并房颤、稳定性冠心病、非急性期的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糖尿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病等,均一律要求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由于控制的目标值要求提高,难度肯定会进一步增加。但是近年来,新药的研发,RDN、肾上腺动脉消融等高血压微创介入治疗的飞速进展,也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3
不同患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通过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每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类诊疗手术约4000例,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左心耳封堵术、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无导线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是国内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较齐全的学科。
高血压诊疗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常规开展高血压的筛查、诊疗、相关新技术开发应用及科学研究。近年来,在创新高血压的微创诊疗技术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尤其是在难治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微创诊疗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是行业内开展高血压微创诊疗技术最齐全的中心之一,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
医生简介
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省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治、先心病介入治疗等。
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卫健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擅长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TAVR等;
主导开展的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
塞、肾动脉去交感消融等高血压微创诊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推荐阅读
●冬天取暖,最怕什么?
冬天取暖,最怕什么?
●什么是数字化植牙?
什么是数字化植牙?
供稿|王沛坚
|王沛坚
|王沛坚
于红典
审核|张活孔丹彭宽萍
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
预约挂号|自助缴费|报告查询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中段278号
急救电话:028-83016912028-83999222
门诊电话:028-83016824
健康管理(体检)中心:028-83019978
下一篇:得了高血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