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膝关节】微创“打洞”巧捉“关节鼠”
家住肇庆大旺的65岁龙女士(化名)膝关节疼痛10年,起初只是膝盖前方轻微疼痛,偶尔肿胀。后来疼痛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过膝关节“锁住”,不能屈伸活动的现象,吃药和敷药都得不到有效缓解。
被疼痛困扰的龙女士来到了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检查时,在她的右膝关节上方触摸到多个可以移动的硬结,经X光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龙女士膝关节内长了多枚“关节鼠”,医生称之为“滑膜软骨瘤病”。
什么是“关节鼠”?
“关节鼠”是膝关节内的游离体,大多数游离体是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或关节软骨受损后掉落的软骨碎片钙化形成的。这些游离体会像老鼠一样四处逃窜,因此被称为“关节鼠”。
“关节鼠”小的仅米粒大小,大的有鹌鹑蛋大小。膝关节内存在“关节鼠”,就像眼睛里掉进了沙子,不但会造成刺激和不舒服,而且“关节鼠”在关节里反复活动摩擦会损伤周围的正常软骨,加快膝关节退变。
经医生初步判断,龙女士的“关节鼠”是“滑膜软骨瘤病”。“关节鼠”在龙女士的膝关节内到处流窜“作案”,就是其膝盖疼痛日益加重,甚至膝关节被“锁住”的“元凶”。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何志明主任医师在认真分析龙女士病情后,认为应尽快实施手术取出来,并对病变的关节滑膜进行切除。
但龙女士一听要做手术,有点犹豫了。她觉得自己年龄大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种内科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开刀做手术风险高、恢复慢。
针对龙女士的顾虑,何志明制定了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麻醉风险,调整心血管药物,拟采用成熟的“微创关节镜”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治疗风险、避免术后复发。该方案得到了龙女士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完善术前准备后,骨科团队成功为龙女士实施了右膝关节探查清理+滑膜软骨瘤切除+滑膜清理术。术中在龙女士膝关节周围开了3个直径约5毫米的小孔,通过器械探查和清理、切除关节内病变组织,顺利取出关节内的5枚“关节鼠”。
相应的组织也在第一时间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病检结果也证实龙女士为右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术后,龙女士膝关节原有的疼痛和交锁症状消失,麻醉效应消退后,即能下地行走。术后第2天,龙女士步行出院。
医生小提示
“关节鼠”不可怕,早期治疗症状可完全消失。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警惕患有“关节鼠”,应及时前往医院找专科医生治疗:
1、膝关节内疼痛,活动时加重,有时可使病人跌倒;
2、反复出现膝关节突然锁住,不能伸直和屈曲;
3、稍活动膝关节后,常出现弹响,随后症状消失;
4、发作后,关节可肿胀,早期为积液,日久产生慢性滑膜炎;
5、每次发作时疼痛部位常不相同;
6、病人常能发现时隐时现之异物,可为单一个,亦可为数个;
7、有时可在关节表浅处摸到游离体,膝关节活动可受限,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
8、病程长者,可出现骨性关节炎。
简介
李新旭
主任医师,创伤骨科负责人。广东省康复医学与组织修复重建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创伤救治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分会委3员,佛山市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委员,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委员,佛山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组专家成员。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多年,对骨科各种疑、难、急、危病人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擅长治疗各种骨折、神经血管损伤、关节炎、骨质疏松、腰腿疼、骨肿瘤及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在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手术方面有独到见解。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汪志中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医疗一组组长。1996年本科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2005年硕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的创伤外科专家余斌教授和裴国献教授。先后在各级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擅长四肢创伤(骨折、肌腱、血管、神经)诊治,对于复杂创面的修复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参加国家级肢体矫形学习班,对于肢体常见的先天和后天继发性畸形的矫正有一定的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刘子卿
主任医师,外教研室主任,医疗二组组长。2003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本科,获学士学位。师从北京医院、佛山市中医院运动医学科赵立连主任,熟练掌握运动性损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各种骨折手术治疗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掌握髋、膝关节置换的基本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何志明
主任医师,医疗三组组长。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骨科临床多年,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对骨关节创伤特别是四肢骨折、肌腱、血管、皮肤损伤、感染性损伤的诊治、手术有较多较好的成功经验。擅长关节镜下各种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周日上午
采写:创伤骨科何志明、宣传教育科徐浪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其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