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急诊门户,提升急危重症处置能力, 组团式帮扶初见成效
“一秒天堂一秒地狱”这句话,对于一直从事急诊工作的朱德杰医生来说深有体会。
时间就是生命,或许早几秒得到有效救治,患者可从“鬼门关”转至ICU;要是能再早几秒,患者也许可以从ICU转至普通病房。这区区的几秒对于一般人来说很普通,但对于需要抢救的患者来说意义重大,除了决定生和死之外,还能决定接下来是否能活得好。因此,急救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医疗机构能否更好地充当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在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2个多月以来,朱医生调研了怀集县中医院各科室,以及怀集县中医院下属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发现其急救水平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提高怀集县中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急救技能,他先后多次开展急救理论讲座和急救实操演练,并多次长途奔波,到怀集县中医院下属的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经过2个多月的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怀集县中医院的急危重症处置能力已得到了明显提升。
5月14日下午,一个脸色紫绀的患者被送进了怀集县中医院急诊科的抢救室。在抢救室的门被推开的瞬间,一场和死神争分夺秒的战争拉开了序幕,平常的急救演练一下子变成了实战。
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近日感觉头晕不适,在医院就诊时突然晕倒在地,医务人员随即协助家属将患者送来抢救室。朱医生接诊后马上组织抢救,查体见患者面色紫绀,未能触及大动脉搏动,呼吸微弱,瞳孔散大无反射,立即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通气。护理团队早已就位,并开始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检查,并配合医生准备气管插管、吸痰、调试呼吸机等急救操作。经过急诊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患者很快恢复了心跳,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脸由紫绀变成红润,各项生命体征趋向平稳。通过一系列流利的急救操作,朱医生和怀集县中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后续治疗机会。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朱医生和怀集县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及时妥当的急救处理,正好检验了近2个月以来的培训成效。
“在急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但为了下一秒还能有故事,这一秒你必须竭尽全力与死神抗争到底。”
朱医生表示,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对于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和急救宣教能力,才能更好地向当地群众普及急救常识,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在接下来的帮扶工作中,他会坚持以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等形式,把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救技术带到怀集县中医院及其下属医共体卫生院,让当地医护人员更好地守护怀集县人民的生命健康。
供稿:朱德杰、陈恩生
【帮扶人员简介】朱德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师从著名中医外科杂病大家黄耀燊教授弟子赵先明教授,善用针灸、中药等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外科急腹症、颈椎病、痛经等。对多种急诊急危重症有丰富的救治经验。
2021年3月1日起派驻怀集县中医院,任急诊科帮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