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10年后漏了,专家施展超声引导下封堵技术!
48岁的古女士10年前患“风湿性心脏病”,做了“二尖瓣机械瓣瓣膜置换术”,术后效果不错。但3个月前,古女士突然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并且活动后比较明显,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效果差,症状反复出现。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古女士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就诊。
古女士
术前食道超声显示瓣周漏
术后超声显示瓣周漏完美封堵
古女士
范悦主任介绍,心脏瓣周漏是在外科心脏瓣膜置换后人工瓣膜外周出现异常的通道,会导致心力衰竭、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病理生理改变。微创介入封堵手术由于其微创性及良好的手术效果,是此类疾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瓣周漏患者由于瓣周解剖关系的改变,漏口解剖形态及大小多样化,导丝及输送鞘跨过狭长的漏口难度极大,同时易导致残余分流以及溶血的发生。再者就是封堵器不易固定,且容易影响瓣膜功能,因此该手术对术者及手术操作技巧、器械了解、超声诊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胸心血管外科结构性心脏病治疗团队在复杂的结构性心脏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对此类疾病诊治的传统优势,该手术的开展也为此类病患带去了福音。
近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瞄准国内一流水平,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TAVI)、超声引导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外科术后异常分流及管道狭窄介入治疗、经导管肺动脉瓣介入治疗等先进技术,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专家推荐
范悦
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简介】各种心脏病,胸外科疾病,胸外伤、心胸外科微创手术及危重症病人抢救治疗,尤其擅长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封堵、胸腔镜下瓣膜置换等手术。
文稿:莫春镕(胸心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