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教育保护明天 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联合国糖尿病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2022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旨在通过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改善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提高预防意识,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明确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应做到:1.防治糖尿病,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2.运动健身、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危害;3.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糖尿病。最终做到“远离糖尿病,健康新生活”。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①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②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总人数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43亿(11.3%),到2045年将增至7.83亿(12.2%)。中国糖尿病人数以及未确诊糖尿病人数均排名全球第一,糖尿病健康支出排名全球第二,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不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差异性。
概括而言,引起糖尿病的病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并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效应,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
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无自身免疫证据)。
以胰岛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和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
病因学相对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有
哪些主要临床症状呢?
代谢紊乱综合征
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月经失调、便秘、视力模糊等。
低血糖
一般将血糖≤2.8mmol/L作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属于低血糖范畴。表现:出汗、饥饿感觉异常、颤抖、心悸、紧张、焦虑、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冷等。
感染
以皮肤、胆管、泌尿道部位最易受感染。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HHS)。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患者
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生活起居
应慎起居,不宜食后即卧或终日久坐。室内空气清洁,温湿度适宜;保持口腔、皮肤和会阴部清洁,皮肤瘙痒者勿用指甲搔抓,避免损伤皮肤;注意四肢末梢保暖,鞋袜要宽松、柔软,每天检查双脚有无破损、烫伤、水疱等。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避免烫伤(身上微微出汗为度,低血压、冠心病等谨慎泡脚);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
饮食方式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体力活动程度等制定每日饮食总量。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随意添加食物,忌食甜食、油腻、辛辣、烟酒。
推荐中医辨证施食:①肺热津伤和胃热炽盛者,多食清热养阴生津之品;肺热津伤者,可用鲜芦根、麦冬、沙参等泡水代饮;胃热炽盛者,可多食芹菜、萝卜等通便食物,必要时给予少量番泻叶用开水泡茶饮,但忌量大、久用。②气阴两虚者,可给予蘑菇瘦肉汤、百合山药粥等补气养阴。③肾阴亏虚者,宜多食滋补肾阴之品,如地黄粥、枸杞子粥、桑椹汁等。④阴阳两虚者,可选用补肾助阳食物,如猪肾黑豆、黑芝麻等,还可用猪肾1对、杜仲或核桃30克炖熟食用,或用虫草炖老鸭或枸杞子羊肾煮粥等。
症状护理
推荐中医疗法:①穴位按摩:肾阴亏虚者可按摩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及任督二脉,取肾俞、太白、太溪、关元、三阴交等穴。②坐浴或熏洗:阴部瘙痒,可用苦参、蛇床子煎水坐浴或熏洗;肢痛肢麻者,可用乳香、当归、红花煎水熏洗或热水袋热敷,水温适宜,注意避免烫伤。
糖尿病的耳穴保健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病因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相关,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病变脏腑在肺、胃、肾,而以肾为主。阴虚燥热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而阴愈虚,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状态。就其病理性质而言,燥热为标属实,阴虚为本属虚。
耳穴疗法为中医特色外治法,操作简单、效果突出。选取心穴可生脉养血、益气安神,脾穴可益气助正、健脾化湿,肾穴可益精补髓、交通心肾,肝穴可疏郁缓急,神门可镇静安神,皮质下可益气升清、养血通络,交感可降逆行气,调节自主神经,该疗法有利于疏经通络、调节气血、改善情绪。耳穴压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以内分泌、糖尿病点、三焦等穴为主,因皮质下穴可以调节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调节胰岛素的代谢分泌;三焦是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混合支所在,取三焦穴可直接刺激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刘青
编辑:余迪
一审:谢薇
二审:葛从军
三审:唐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