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肿瘤,年轻的新手宝妈子宫保卫战!
对女人来说,当上妈妈
人生剧场就开启了幸福的第二篇章
却也有人还没好好感受初为人母的喜悦
就被上天开了个猝不及防的“玩笑”…
林女士28岁,生活积极、阳光的她,今年是第一次当妈妈,正当她沉浸在迎来新生命的幸福之时,身体却出现了一系列奇怪的症状,阴道出血持续不断,渐渐量增多……感觉异常的她返回当时分娩的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被告知可能是绒毛膜癌,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让她久久不敢相信。年纪轻轻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与癌症结下“梁子”。于是她慕名找到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精准医学妇三科孙蓬明教授、吴齐斌副主任医师团队诊疗。
结合林女士的病史以及详细的检查结果,发现肿瘤已经出现肺部及阴道转移,诊断为高危型绒毛膜癌(Ⅲ:9),这个疾病在过去又称为“鬼母胎”,病死率极高,所幸我国妇科肿瘤前辈为疾病治疗研发了有效的化疗方案,但仍有一定数量的难治性肿瘤。
准备上化疗药前,又出现意外情况。林女士因为长时间阴道出血,并发了生殖道感染,出现高热,血培养提示菌血症,这可怎么办呢?由于患者绒癌病情进展迅速,化疗刻不容缓。经过MDT多学科讨论后,团队决定冒险抗感染与化疗双管齐下。可林女士的化疗之路相当坎坷,相继出现化疗相关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并且在化疗过程出现两次化疗耐药,诊断为极高危型绒癌(Ⅲ:13),这将林女士的心理防线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林女士多次请求摘除子宫,认为就是这子宫害了她,只要摘了它就可以把源头除去。吴齐斌副主任医师、许沐医师、俞晓燕护士长等反复耐心安慰劝导她:“你还这么年轻,化疗是有希望治愈你的。能够给你保留子宫,我们一定会尽全力而为!”经过大家的反复鼓励、解释与安慰,林女士选择相信妇三科团队。孙蓬明教授、吴齐斌副主任医师根据林女士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有效的化疗方案和辅助治疗方案,病情终于取得了预期的治疗效果,林女士喜极而泣,还手写了两大页感谢信。
那么绒毛膜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因为发病率较低,大部分人完全不清楚这是个什么癌。绒毛膜癌(CC)属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多继发于正常或异常妊娠之后。由于其对化疗高度敏感,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治愈。但仍有20%的患者在初始化疗后出现耐药或复发,成为难治性患者,从而需要进一步的挽留化疗或联合治疗。目前,难治性GTN的处理仍是国内外面临的临床难题。
妇幼健康科普
警惕:产后异常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吴齐斌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在产后(生娃或流产后)出现的异常情况都应引起重视,比如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者闭经,一定要来正规医院复查,尤其是在葡萄胎清宫术后,定期复查HCG。GTN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只要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足疗程的化疗,以及坚持规律的随访,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可以战胜的!
福建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高发省份。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积极承担区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中心工作,每年可收治各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200余例,其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近百例。近年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精准医学妇科在孙蓬明副院长的带领下,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其中以吴齐斌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为GTN研究骨干,对低危型、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处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开展广泛研究,获得多项课题资助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还与全国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团队、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吕卫国教授团队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签署战略协议,联合培养人才。疫情期间,精准医学妇科在抗疫同时,坚持肿瘤诊疗,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坚持妇科肿瘤规范化治疗,并且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精准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