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同心】“组团式”医疗,助力同心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置管引流术”
10月27日,泉州市第一医院援宁专家林宙主任带领同心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马科主治医师为一名肝脓肿患者成功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置管引流术”,这也是该院第一例此类手术。
林宙主任
“CT引导肝脓肿穿刺引流术”能够准确地显示细菌性肝脓肿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并且利用CT定位装置及CT图像测量,能够准确把握进针的方向及角度,因此穿刺成功率高。与B超引导下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相比,CT图像在解剖定位上较超声清晰直观,对复杂病例的病变范围评价和穿刺路径的选择等方面作用尤其明显。
据悉,对于直径小于5cm的细菌性肝脓肿,可仅仅采用穿刺抽液的方法。肝脓肿直径大于5cm,采用CT定位引导,利用21G的穿刺针穿刺肝内脓肿成功后,置入超滑导丝,沿导丝置入8.5F猪尾巴专用引流管,较以前的引流管管腔更细,创伤更小,并且使用配套的皮肤固定装置,大大减少了引流管脱落的可能性。对于肝脓肿内脓液较黏稠者,可采用0.9%NaCl溶液进行冲洗,避免脓液堵塞引流管。患者经穿刺置管引流后脓腔很快缩小,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消失,脓腔缩小到2cm左右并经B超或CT检查明确脓腔内无液性密度影,即可拔除引流管;巨大脓肿持续引流无脓液流出可视为临床治愈并拔出引流管。
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以往该院还不能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患者往往需要转诊其他综合性医院,或通过开腹或腹腔镜下手术切开置管引流、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
同心县海拔较高、距离相邻上级医院较远,转诊其他医院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增加了风险,通过开腹或腹腔镜下手术切开置管引流、方法实施手术需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手术创伤大,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进一步加大。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该院操作还不熟练且B超引导对于穿刺入径选择风险较大。
为了提升同心县人民医院综合诊疗能力,援宁医疗队通过业务指导、学术交流、手把手教学等方式,协助同心县人民医院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各族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服务。
在林宙主任的指导下,同心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积极开展非血管介入——“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腹盆腔脓肿置管引流,包括肝脓肿置管引流术”的新技术研究学习,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最大程度减小患者痛苦。经了解,这名70岁高龄的患者置管引流3天后症状明显缓解,经B超复查提示脓腔已由入院时的5.5cm缩小至直径1cm一下,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从19×109/L降至正常,目前该名患者已经基本康复。
援宁医疗队队长李纯孝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医疗队成员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报告目标要求,为同心县各族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知识小贴士
《CT引导肝脓肿穿刺引流术》
优点:①操作简单,有效,创伤小,痛苦少,特别适于全身状态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患者。②危险性小。因脓肿位于肝表面,远离大血管及胆管,发生出血及胆瘘的可能性小于手术治疗。③应用敏感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而增加疗效。④持续对脓腔灌洗保持脓腔清洁,有利于脓腔纤维肉芽组织的生长。⑥因不需手术,效果确切,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
不足:不能完全代替手术引流,原因是:①脓腔的脓液黏稠,造成引流不畅。②对多隔脓腔往往疗效差、引流不彻底;③厚壁脓肿经引流后,脓肿壁不易塌陷。
上图为2022.10.27援宁专家林宙业务主任带领同心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马科主治医师开展外周非血管介入新技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置管引流术。
上图为患者杨某,男性70岁,临床诊断为肝内多发脓肿,较大脓肿位于肝右后叶下段,直径5.5cm,患者于2022.10.27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穿刺及置管引流CT跟踪图像,置管引流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经B超复查提示脓腔明显缩小至直径1cm一下。
供稿:援宁医疗队
编审:林纪磊